张桥

北京世冠金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品质至上、以生共赢、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张桥

北京世冠金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系统仿真分析、平台工具开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际Modelica学会的第一家中国会员,经过近二十年在仿真领域前沿的技术探索和应用深耕,在多学科系统仿真领域构筑了同步世界水平的技术优势,目前已逐步发展为国内顶尖的多学科系统仿真专业技术公司。

世冠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GCAirGCSpace软件,是国内首款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完成架构设计、功能设计、性能设计、虚拟试验、虚拟运行的集成化软件工具,实现了模型集成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壁垒。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世冠参与了国产大飞机C919、商用发动机等规模大、难度高的民用项目研发,也参与了国家军口863、973课题以及921三期、深空探测等众多重点军用项目的研发,为我国高精尖装备的技术提升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与航空与军事部门的合作,制定了我国自己的某飞行器建模标准,解决了跨地域、时域、部门之间集成协作的难题,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的探索和应用,促进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航空飞行器数字孪生技术及仿真平台GCAir是适用于多源异构模型集成的航空飞行器虚拟集成开发环境。解决了在传统的仿真过程中,不同建模系统下所建立的仿真模型无法直接集成的技术难点,大大提高了多源异构仿真模型集成的效率。其提供的多种飞行器整机级模板模型,支持用户使用自己的模型,快速替换其中一个或若干个子系统,使用户可以获得整机级仿真分析环境。让用户在同一平台上完成架构设计、功能设计、性能设计、虚拟试验、虚拟运行,实现了模型集成技术的突破。

此平台支持来源于欧洲开放的FMI标准,可用在航空的总体设计、飞控系统设计、多电飞机研发、飞发一体化研发、发动机虚拟实验、起落架及制动系统设计以及无人机任务规划等方向的仿真模型集成工作中。另外GCAir平台通过支持实现飞行器系统的虚拟建模,进而打造飞行器的数字孪生体,实现了被美军视为顶层战略的“数字孪生技术”的落地应用。GCAir目前已成功应用在国产大飞机C919以及国产商用发动机和611、602等科研院所的众多重点航空项目的研发过程中,为我国的航空飞行器制造提供了更加强大的集成化仿真技术和平台。

☞空天界:航空产业创新和创业在大多数人眼中,都类似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行业内外的人常说的一句话是“航空航天是国家的事情,是国家财政支撑和垄断的领域”。我们很希望能够探究您是如何产生了创业(或创新)的灵感,又是什么一直在支撑您坚持下去?

张桥:航空产业从来就不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在这个领域进行创新其难度是相当大的。我们能够进入这个领域,一个原因是在工程应用领域我们已探索了将近20年。另一个原因是用户的需求,用户对仿真技术的渴望和要求成为了我们不断创新的最强劲发动机。

☞空天界:您是如何看待中国航空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大趋势的?您细分市场内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

张桥:我认为中国航空产业正处于一波强劲增长的上升期,未来十年,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航空,都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通用航空和新型飞行器,处于非常好的发展期。我们所在的细分市场,属于航空产品研发、运维软件工具领域,是中国航空产业追求从大到强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和必要技术手段。我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内,中国航空产业对于技术增长、加强竞争力的需求,将强力拉动对于研发工具特别是工程软件的需求。

☞空天界:在创新过程中,您有没有考虑过放弃?是什么让您和您的团队坚持过来?

张桥:没有,从来没有!记得有一位美国回来想要创业的博士问起我和我的伙伴:究竟你们是怎么挺过来这么些年的?我和我的伙伴相视一笑,我们觉得我们从来没有在硬挺,是随着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自自然然地就走到了今天。我想,追求技术进步、追求创新,是我们公司的DNA,也是我们能走到今天的最重要原因。

☞空天界:您认为目前航空产业最大的瓶颈和困难是什么?

张桥:从我自己的专业领域来讲,我觉得是核心工业软件。核心工业软件及其核心技术绝大多数掌握在欧美公司手中,也就是说,我们航空行业的工程师们在用别人的软件开发自己的飞机。中兴事件让大家明白了操于人手的芯片是如何让一家千亿级的公司瞬间倒下,如果基于工业软件的设计系统被人来这么一手,那造成的后果会是什么?不寒而栗!

☞空天界: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您做过什么呢?您和您的团队以前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与您现在的创业方向直接相关吗?

张桥:我上一个工作单位是一家国字号的研究设计院,属于国防军工系统。实际上,我们团队的大部分技术骨干都来自于国防军工单位或者部队,其中不乏航空行业研究所出身的,这种工作经历肯定对目前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空天界:您认为您团队中哪些关键性因素和优势是对项目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的?请举例说明。

张桥:我觉得只有对行业的工作对象、流程、方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才有可能做出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同时关注技术的落地才可能对行业用户有价值。比如我们团队有来自航天一院、二院、三院的工程师,有来自航空601、602、608所的工程师,行业背景类似,专业背景各异,很容易形成跨专业协同的IPT团队。特别是对于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比如飞行器跨大气层的仿真研究,这种情况下我们团队里既有航空又有航天背景的成员就是一个明显的优势。

☞空天界:您认为在您选择的细分市场中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创新或创业?请举例说明。

张桥:我觉得在飞行器模拟仿真这个领域,首先要具备专业的仿真技术,这是基础,同时还必须具有对于对象的深刻、专业理解。比如想要描述起落架的特征,必须精通机械液压气动专业的仿真,但是如果不了解起落架的结构特征,也无法成功,更不用说难度更大的飞机级仿真了。

☞空天界:在创新攻坚的过程中,您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张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用户对我们的支持。比如611所对我们的技术攻关提供的大力支持。特别印象深的是所里一位领导说:我们不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有什么先进的技术你们尽管拿过来,我们甚至可以帮助你们试用和完善技术。在我们发展历程中,这些渴求技术进步,希望对标欧美最先进技术,追求与技术供应商双赢的用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鞭策我们不断努力创新的动力。

☞空天界:您认为您的技术最大的创新点是什么?

张桥:一言以蔽之,这是一种数字孪生技术的落地解决方案,可以让我们的用户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支持从需求模型、架构设计、功能性能分析、集成测试,直到交付后的健康度管理,整个产品寿命周期的设计研发和运维使用。除了高度契合研发流程外,建模标准内置、模板化建模以及集成的智能化测试这几方面也是突出的创新点。

☞空天界:您认为您的产品解决了客户什么需求和问题,这个痛点是刚需吗?您解决的这个痛点对行业的意义是什么?

张桥:我们的产品提供的是一个通用的、覆盖航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数字孪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进行建模仿真、进行虚拟集成、进行多层级、多阶段的测试,还可以进行任务仿真、作战效能评估、飞行员模拟训练等,这是一个可以对标欧美同类产品的集成化仿真平台,可以支持行业MBSE的落地实施。

☞空天界:您的目标市场是一个真实的规模化的市场吗?您是如何论证这个市场的?

张桥:当然!从飞行器整机,比如一架飞机,到飞行器功能系统,比如液压系统、燃油系统、飞控系统、发动机等等,再到分系统、子系统,比如发动机调控系统、引气系统等,其研制和运维都需要这样的技术。实际上,我们的用户群除了航空研制单位外,还包括空军、陆航、民航下属的单位。

☞空天界:您的核心产品是如何构建了竞争壁垒,领先于同业,难以复制或赶超?

张桥:我们的主要的优势包括行业的技术门槛、人才团队,以及我们产品从研制之初,就特别注意与用户的合作中,将用户的知识和经验吸收到我们的产品中来,这样,通过了十几年的探索和积累,最终形成了有鲜明航空航天行业背景和特色的产品,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是很难被复制和赶超的。

☞空天界:您的产品对标国际市场是否具备竞争力和先进性?您是如何看待您所在的细分市场的国际竞争形势的?

张桥:我们的技术是与欧美同类技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特别是在工程化方面,我们针对国内市场能够看到的国外竞争产品有明显优势。我认为我们所在的基于仿真技术构建数字孪生体,支持产品设计研发和运维这个细分市场,还是一片蓝海,还没有形成通用的标准以及垄断企业,大家的起点几乎一样,有很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