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EC路演 | 飞机多体协同智能检测装备及远程评估技术
2021-01-19
智能装备打造智慧民航,智能维护将引领航空维修模式新变革。
企业简介:
项目简介:
项目由三部分组成:外场有智能检测装备、后台有智能系统软件、远程有设计评估技术。推进技术有6项,第一项是多体协同智能检测装备,其中包括无人机、AGV小车、机械臂,可携带高清照相机、热成像仪、超声探伤、孔探,激光扫描仪等检测装备。飞机上表面有无人机携带设备进行绕机检查,下表面有AGV小车携带机械臂完成绕机检查或定点检查,并可进行微创打磨。
和传统方式相比具有独特优点:第一是低价高效,现在使用的升降梯价格大概200万左右,升降梯效率低,还有坠落的风险;第二是安全可靠——采用自主避障技术,目前无人机和AGV小车完全可以安全可靠的使用,不会产生碰撞飞机的问题;第三是在狭窄空间和复杂曲面可以使用视觉自主导航技术实现避障;第四是人工检查很多微小的缺陷会丢掉,使用电子眼保证不会遗漏微小缺陷。比如像雷击损伤,往往就在一个铆钉上留下很小的缺陷,一不经意就会遗漏掉,使用个技术可避免这个问题出现。
核心技术之一是多体协同智能检测装备。在外场的智能方舱,完成着现场的操控,同时智能方舱还携带了复材和外场常规抢修工具,实现了工具管理的智能化。
核心技术之二是多元融合检测技术,绕机检查采用双目视觉技术,复材冲击损伤采用视觉+超声技术,复材积水分层采用红外+超声技术。另外对于结构超手的修理采用视觉+超声+数模诱导技术完成一些检测和评估。
核心技术之三是损伤与维修评估技术,在检测的基础上基于手册、案例和模型,完成常规的损伤与修理评估。
核心技术之四是叶片原位微创修复技术,通过表面的孔探发现裂纹,然后对裂纹损伤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它的修理容限,根据修理目标设计打磨曲面,然后现场完全打磨。现在很多发动机的叶片故障是可以通过打磨进行修复的,那么如果采用这种技术之后,每避免一次送修的成本是几百万美元,还有60天到90天的周期。
核心技术之五是超手册损伤远程协同评估技术,对于超手册的损伤需要后台远程的协同,包括损伤分析、维修设计、维修作业远程诱导、方案审批与维修实施等环节的协同。
核心技术之六是多智协同软件,包括六项功能模块:航线常规绕机检测、结构损伤定点检测、超手册损伤协同分析、结构修理方案远程协同设计、叶片原位检查与微创修复、智能检测装备三级操控和诱导,实现了检测、评估、维修的一体化。
项目团队主创人员有我们四位,我是项目负责人,也是民航局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前也是民航局的特聘专家和国务院的学科评议组成员。这个项目有一些资源支持作为研究基础,包括我们一项国家重点基金的支持,还有两项民机专项的支持。从融资需求来看,我们主要用于成套智能装备的研制、测试校验体系和工程软件的开发。
在高校过去更多的会去关注学术,希望取得一些学术成就。科技进步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对国家带来的贡献可能会更大。所以最近几年会特别关注一些有产业前景技术创新项目,所以我们选了这么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在民航业确实是个难题,现在民航维修在外场确实很艰苦,七八年前有个故事,有个小孩和他母亲坐飞机,上飞机后她跟小孩讲你要好好学习,你要不好好学习,你就当机务人员。
现在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快,我们能不能通过人工智能方法把机务人员解放出来?这是我们专业的一个使命吧,也是一个确实有困难的地方,有问题的地方往往是有创新的地方,有创新的地方,当然也有市场产业前景,所以我们的团队就一直在坚持做这个事。
当然我们团队是最具优势的,因为我在高校待了很多年,我们老师也很多,包括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博士硕士留校的也非常多,他们都年轻有为,能力也非常强,思想活跃。从开发技术到新的产品诞生,我们都有这个能力。
但是我们当然也有弱点,我们有两个短板,一个短板是和市场还有较大的距离,特别像市场运作这方面我们不熟悉,就没有这种市场能力,没有市场,当然你开发的产品就有可能在学校存起来了,过个几年之后就变成一个落后的东西了。所以去抓到市场才能不断的把我们技术往前带动,这是一个方面的难题。那么第二个短板是资金和经营管理,所以也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让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针对民航或者是航空维修这个方面有兴趣的资本,我们愿意共同合作。
我的梦想可能是两个,一个梦想就是我们从事的专业,我们是给飞机看病,未来可以像医生一样我们的维修人员机务人员可以穿白大褂,可以在非常好的环境去修理高精尖飞机,这是一个行业的梦想。另外一个梦想是我们的团队将来各种人才都能出来,有很好的技术专家有很多技术成果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可能会也是很好的学者,还有可能会是很好的经营市场开拓,从各种渠道来实现价值。人才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面向于商业、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创新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