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科技董事长/创始人兼火箭总师,研究员,博士,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某运载型号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专家,某973项目科学家,火箭军先进个人,中国航天基金奖得主。从事运载火箭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17年,共荣获国家及部级以上成果20余项。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曾在大型国企和外企工作并参与创业,有丰富的产品开发、公司运营和融投资经验。同时任清华校友总会TMT专委会副秘书长,清华MBA校友ITMT协会理事、清华校友总会先进制造专委会理事、南京邮电大学校友企业家联盟名誉理事等社会职务。

曾获得:清科“2017中国早期投资家十强”,36氪“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投资人”, 甲子光年2018中国最具慧眼科技捕手,36氪2019中国最受创业者欢迎投资人Top100,企名片2020中国人工智能及医疗健康领域最佳投资捕手top100,中关村股权协会2020中关村创投之星等奖项。

投资领域:先进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生命科技、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

航天项目:天仪、天兵、星际开发、星空动力等。


空天界:您投身空天产业的初心是什么?您是在怎样一个契机下创立的天兵科技?

我创业的初心就是想把航天技术带进老百姓的生活中。公司的企业使命是能够引领人类第五次交通变革,让更快、更远、更经济的轨道运输、洲际运输和星际运输服务走进大众生活。我当时从研究院出来创业,主要因为看到了商业航天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一方面是现在商业航天特别是航天技术比较成熟。发动机技术、运载火箭技术,还有空天往返技术到了一个成熟期,可以支撑民用转化。第二个方面是国家的政策也相对成熟,从2015年至今,每年会出台一个国家级的商业航天重大支持文件。所以从体制中出来也是响应了国家对于民用航天发展的号召。第三个方面就是目前的市场需求非常迫切,由国家层面成立了星网公司,并让民营企业参与进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计划,给了民营企业强大的市场背书。同时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的“航天热”,民众对进出空间以及利用太空的认知也逐步增加,并且热情高涨,这些让我们这些传统的航天人很欣喜。我始终有一个观点,飞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也引领了人类第四次交通变革,开启了人们征服蓝天的历史。大家都知道飞机是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1933年世界上第一架民航飞机诞生,它只用了30年的时间。而相较于航天,1943年德国人发明了导弹,应该说开创了航天史,但是至今已经过去80年,仍然停留在军事用途上,或者国与国之间的高技术对抗上。所以本轮商业航天的浪潮就是要打破历史,开启人们征服太空的历史,让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自由进出空间,这也是我们创办天兵的核心目的和初心。 

空天界:天兵科技未来会做太空旅行的产品吗? 

是的。现在规划的产品包括一次性入轨的运载火箭、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以及用运载火箭运送一个空间往返的产品——空天飞机,它的空间能够承载100人自由进出,最终实现地球上点对点的到达。 

空天界:天兵科技是国内首个掌握火箭垂直回收软着陆缓冲控制技术的商业火箭公司,这个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呢? 

目前为止,就拿火箭重复使用来说,必须要攻克的几项技术,包括返回的制导控制、气动控制、落地时刻的缓冲控制、发动机变推力和健康管理等等。在软着陆回收控制方面,其实国内前期做的比较少。所以对于如何实现软着陆与回收问题还是需要我们重点研发的。天兵成立之初,就开始布局这样的技术,并且在今年春节期间,包括去年的11月份,分别完成了三次软着陆回收实验。这也为火箭的垂直重复使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空天界:在整个商业航天的产业链里面,您觉得天兵科技未来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 

目前天兵科技还是国内商业航天领域首家开展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和中大型发动机的高新技术企业,团队大部分都来自于体制内单位,有100多人。现在正在打造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实力最强的民营航天公司,做的产品就是运载火箭。大家可能很清楚,整个太空经济非常繁荣,包括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以及市场,同时也包含空间技术,卫星应用、空间科学、太空工业、太空农业、太空资源利用、太空旅游、太空能源和太空文化,以及航天支持和保障等相关产业。 

太空经济为什么目前如此火热?就是因为美国华尔街已经普遍认为太空经济在未来10年到20年将成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新型经济增长点。航天界有一句行话,“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太空经济非常的庞大,未来的产值也很大。运载火箭是开启太空经济的一把钥匙,就像大航海时代的轮船。天兵科技就是做重复使用的液体运载火箭,可以将卫星、货物、人员送入空间,并且能够从空间返回地球,仅运载火箭领域,未来也是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空天界:在天兵科技之前,已经有一些估值不低的总体项目,天兵科技相对比较新,为什么英诺还会去选择投资呢? 

因为我之前深入研究过很多运载火箭公司以及商业航天市场,所以才知道产业大概是在什么状态,处于什么阶段。行业就像刚才康总讲的,商业航天其实说万亿市场不为过,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投资机会。市场上虽然有很多家商业火箭公司了,但是这个市场刚刚起来,更别说饱和,但是你想要在市场上分一杯羹是需要强大的实力的,想要成为头部企业,更需要顶级团队--康总的天兵火箭完全符合,所以我果断推进了对他们的投资。

空天界:英诺天使基金成立至今,多次获得“中国早期投资机构TOP10”、“最佳天使投资机构”、“中国最受LP欢迎早期投资机构TOP3”等荣誉,请您介绍一下是什么让英诺天使基金如此受到行业认可,您主要关注的领域以及投资逻辑是什么? 

英诺天使今年刚过了8周年的生日,我们一直在努力,承蒙业内同行对我们的认可,但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投资的创业者在几年内非常快速的发展,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所以我们非常自豪,并且在不断的寻找和投资优秀的创业者。我们一贯秉承的投资理念就是:要投就投最顶级、最优秀的创业者,而且要在最早的时候投进去。

从我们关注的科技领域来讲,这些年我主要是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生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这几大赛道,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大力支持的产业大方向持续投资。这些赛道足够大,在这些大赛道中的细分行业我们会有侧重地进行投资,根据这些行业的具体发展状况我们也会动态调整投资策略。但是不管侧重点怎么迁移,我们会长期关注上述几个领域,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如果打开我们投资的portfolio去看的话,你会看到我们一直在遵循这个规律进行投资。航天方向我们最初投资的是提供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服务的天仪,但是我们一直在关注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发展。当我们接触到天兵科技的时候,发现他们正是我们一直想投资的商业航天产业链中火箭顶级团队。刚刚康总所说的应用场景也不是一家公司都能做完的,我们在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地寻找优秀的投资标的,比如最近我们还投资了一家电推公司。

空天界:那您当时选择投资康总的时候,您觉得康总最吸引您的闪光点是什么?

当时和他看对眼了。很优秀,在体制内的相关履历是顶级的,也有创业的经验,对商业航天十分有激情,最关键是他对于整个项目如何去运营心里很清楚,如何去组建一个顶级的创业团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发展以及未来的蓝图,都和我说得明明白白,所以相信他就是我们要投资的那个人。而且我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件事,当时在望京我们花了半小时在办公室聊了关键的问题后一起去吃饭,在吃完饭回办公室的路上,我问了康总未来怎么定位自己,他直接跟我讲,他希望他就是中国的马斯克。这是我非常记忆犹新的一个片段。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很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空天界:在做天兵科技之前您和团队的核心骨干有过哪些经历?以前的经历对现在创业的最大优势和帮助是什么? 

天兵科技的核心团队现在有120人,基本上都来自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家级航天集团,平均从业时间13年,平均年龄37.5岁,都有将近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先后参与了我国十余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和上百次的火箭发射工作。我本人曾经担任过某运载型号总师,前期的行业经历,让我们对商业航天抱有感恩和敬畏之心。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站在中国60年航天前辈的肩膀上,不断地寻求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加快技术迭代的速度,持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并且能够实现液体运载火箭的工业化、规模化制造,响应庞大的市场需求。 

空天界:天兵科技在融资过程中十分顺利,您在融资过程中,对投资人的选择有什么标准吗?为什么选择与英诺天使合作? 

天兵的融资确实非常顺利,我们即将又要闭合一轮新的投资。在两年多的时间中,已进行7轮融资,估值也一直在涨,同时新的投资方也在不断地加入。天兵在前期,主要是风险投资阶段,需要的是VC投资机构,希望他们能够专注于高科技领域,尊重创新,宽容失败,同时也能够寻求长期的利益。而目前我们产品首飞在即,即将进入大批量的批产阶段,这个阶段的融资主要是战略融资,需要战略投资方以及PE的投资机构支持,最好是国有资本、产业资本能够在国家政策端、产业协作端和市场应用端给天兵科技提供资本助力。英诺属于第二轮天使投资方,其专注于商业航天高科技领域,并且已经成功投资商业卫星公司。祝总当时对技术团队,以及新技术还有研发的新产品非常感兴趣,我们是一拍即合,可以说是一见钟情。祝总他们在投资之后也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在每轮融资过程中,帮我们持续优选投资方,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 

空天界:作为投资人,您对于天兵科技未来设想是什么样子呢? 

投资人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充足的想象力。我认为天兵未来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康总其实刚才讲过了,不光是可回收,同时还会有载人往返需求等。如果再往大了想的话,他们也完全有可能继续探索宇宙更深处的外太空,去登月,去探索别的星球。也可以建设一些平台性的东西,把更多的空间应用组合起来,形成太空大数据,服务于人类在太空的各种可能。其实科幻电影是人们想象未来科技发展最好的呈现形式之一,我经常会想一想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和未来的格局。当你去畅想未来之后再去思考实现的可能性和时机,这算是我们做早期投资的一个特点吧,要有想象力,同时要尽可能找到确定性。

当实现了外太空的旅行,有了畅捷的通讯和运输,人类就可能再建一个地球外的新环境,也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从应用场景上看,将有太多新的机会。这是人类对航天未来的设想,天兵科技也应在其中。
 
祝总说得非常对,现在我们解决的第一步问题就是要把人、货快速送入到太空,并且能够成功返回。但是大家可能都会关注一个问题,成功进入外太空之后干什么?我们总结过一些案例,但凡进入外太空并成功返回地球后的宇航员们,无论是他们的思想,还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逻辑思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上也能够查到很多这样的信息。因为出太空以后,整个人的心胸、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其实都会发生转变。

我相信当更多的人拥有成功往返外太空的经历后,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更新鲜的思想、更开阔的视野。包括政治上、军事上,以及技术上的拓展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也期待通过运载火箭这个运载工具的变化,让人类整个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都能发生质的变化,就像齐奥尔科夫斯基说的“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我也相信通过载具能力的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能让人类尽早脱离摇篮,快速成长,变成整个宇宙的弄潮儿。 

空天界:您觉得未来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其实我更想说一下民营航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的核心思想是军民两用,快速进步。虽然现在商业航天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果,但是同欧美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纵观欧美的航空航天领域,它其实往往包括军、民两大主体,从他们2000年一直到现在的销售总额来看,二者平分秋色,军用基本上占比51.2%,民用占比48%。但目前我国军民占比差距还较大,所以有必要充分借鉴世界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经验,以军民协同发展、共同建设航空航天产业为目标,通过颁布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我国民品研制和生产的水平。我们相信通过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能为整个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航空航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我相信通过这一轮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跟力量积攒,我国的航天产业必将做的更大更强,而不是去分现有的市场蛋糕。这也是整个行业的态势。 

空天界:作为创业者,您切实感受到了哪些政策和体制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是否释放了航空航天产业创新的力量?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从2015年至今,每年至少出台一项国家级商业航天的重大支持政策,特别是2019年5月30号国家国防科工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颁布《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以及2021年5月7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微小卫星有序发展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通知》,鼓励商业火箭和卫星规范有序的发展,是商业航天领域的政策白皮书。这几个政策允许民营投资公司对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进行投资,让他们制造、发射并运营卫星,相当于将航天领域开放给民营投资机构以及民营航天公司,这些政策对我们的融资、企业的发展、上下游产业链的构成,布局航天产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与此同时,我们国家还成立了国家星网公司,并为民营企业开放了空间站送货的计划,我认为这都是在给民营企业提供市场背书。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成功制造42000颗卫星,我们用整个国家来制造将近10000多颗卫星。国家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通过举国之力的方式来支持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这也是目前给商业航天公司最好的政策红利。 

空天界:近期,国外布兰森、贝索斯太空旅行竞赛火热,针对这种情况,您从投资人的角度是怎么看待商业航天旅行赛道呢? 

在商业航天领域,虽然听起来有很多家火箭公司、卫星公司,但和国外相比从业人数并不多,从现在达成的成果上我们也处于追赶者的位置;从产业规模来讲,现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投入,我认为只是起步,未来几十年需要持续的大量的投入。现在的热度是相对的,市场的关注热度也是由你所说的标志性事件引发的;从资本角度去看这件事,所谓的“热”,是指企业融资快,估值涨得多。我觉得只要是在合理范围之内,任何产业,没有足够多关注度和溢价进入的话,发展可能也会比较慢;只要它在合理的范围,我觉得都是可以的。当然产业中的企业,会有竞争,会优胜劣汰。总体来讲,现在还是非常良性的状态,没有“过热”,包括我们当下陆续还在投资的一些商业航天项目,可能很快也会映入到大众的视野。现在有专注于行业的媒体帮着大家来宣传,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我觉得这是很必要的,对于推动产业的发展有帮助。 

空天界:现在资本已开始关注商业航天了,从总师的角度来看,您觉得产业链上还有一些什么样的企业是值得让投资人士关注的呢?

商业航天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我们现在聚焦于火箭的研制,火箭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是非常长的。举个例子,国家相对比较复杂的液体运载火箭零部组件达到10万个,涉及到的供应商有 400多家,在很多的环节上都可以延伸产业链条,也能够把民营火箭公司或卫星公司的迫切需求转化成对不同产业的牵引,最终形成商业航天共同繁荣的产业架构。比如说现在对于铝锂合金这种新材料的制备,以及搅拌摩擦焊或者是快速旋压成型的新工艺,又或者是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发动机产品的制造,还有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健康管理、智能诊断的控制策略上来说,都能够融汇国内各个民营企业或者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些新技术,将它们应用到液体运载火箭里面,应用到商业航天产业链上。这样的话,也会为促进我们国家整个民营企业的繁荣以及高科技的快速迭代,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我觉得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方向都是值得投资的,因为现在做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相当于把航空航天的技术相结合,也相当于把火箭与智能汽车相结合,都是需要这些产业战略合作的。 

空天界:您能给投资人寻找值得投资的公司方面的具体建议吗?

我觉得供应链中优质的供应商还是很值得投资的。首先,它有核心技术,特别是自主可控的技术;其次,它在技术和系列化发展上有可延伸性,能够适用于多行业的应用场景。因为只有多个行业共同使用,技术才会适合大规模生产,才能够越做越成熟。只能为航天提供服务的,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好的企业。只有把技术延伸到其他行业,企业才能快速的成长,才能够满足真正支撑商业航天的未来需求。其实这也是商业航天相对于战略航天最大的不同之处,商业航天要的是低成本、大规模工业化制造的解决方案,而战略航天更多则是聚焦于高性能、柔性化制造、小批量试制的需求。
 
空天界:天兵科技如何选择供应商加入到您的供应链系统?

目前天兵科技的需求在整个航天界,包括商业航天界以及民营企业这一板块一直在延伸。我们首先是从传统的航天单位向外延伸,再从传统的为体制内提供配套的民营企业再次延伸。目前重点是在长三角地带进行布局,因为未来的总装、总测、制造中心是在张家港,所以围绕张家港周边10公里、20公里、100公里、200公里的圈内去寻找合作伙伴。同时也欢迎长三角地带包括国内优质的民营企业,能够加盟到天兵科技的产业升级和拓展的大势之中。也希望通过航天技术对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特殊需求,牵引民营企业在新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制造以及可靠性控制上能够做出比较大的改革和调整,互相支撑、协同进步,最终走向共同的产业繁荣。 

空天界:您觉得如果行业中有越来越多从体制内走出来的科学家进行创业,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从体制内出来的创业者有很多,他们为商业航天产业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并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发展;体制内人才流失不会是大问题,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这些市场化公司会有更多的人才培养,未来也会有更好的人才流通机制。像康总他们这样的公司,会拉动产业上下游,会使产业更具有活力,对制造、加工、新材料以及软件、芯片、设备等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会促进产业链的发展。科学家从体制中出来,我们关注的是他参与到一个产业里之后,如何转型,如何发挥科学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能否变成企业家,进而带领团队做出成功的企业。这和我们投资其他的行业,比如说先进制造、半导体、生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类似。我们投了不少这样的科学家和行业里的专家,他们有深厚的研发积累或者产业经验,有突破性的领先技术,他们能组好团队,就有可能做出非常成功的企业。在中国科技创新、自主可控和新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说中国已经开启了“科学家时代”,现在是科学家创业的好时机。

空天界:投资人进入航空航天赛道,您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进入这个赛道,对知识的要求还是挺跨界的。当要去投资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去学习,航空航天赛道亦如此;科技发展迭代特别快,所以我还是强调作为投资人尤其是做科技投资,还是要沉下去研究学习,要找顶尖的专业的人去学习。接下来就是如何建立对赛道的投资判断能力,这就要能长期跟踪产业,能跟踪代际变化,甚至能穿越多个周期;我们团队在软件、通讯、半导体、医疗等领域都有几十年行业经验,同时一直跟踪前沿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拓展边界,这样才能进入新的值得投资的领域并实现成功的早期投资。

空天界:作为投资人,您认为空天创造者必须具备哪些优势和特质呢? 

我觉得创始人对于一个行业的全面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他既要能看到行业的规模以及发展前景,同时也要能看到问题所在,以及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去改变产业现状;要看他的执行力是否够强,能够不断达成既定的目标甚至超越,我们经常说低头看路,脚踏实地,实干很重要;再者就是看他的格局,以及是否有快速提升和跃迁的能力。我觉得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或者创业者一般都有这样的优势和特质。

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跨界的,他的知识是跨界的,兴趣爱好是跨界的,能力也是跨界的,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去拓展新的疆域。康总一开始先干火箭,后面就是载人空天往返,有可能他还会去做更多的空天应用。

康总能号召一帮顶级的人才来一起创业,不光是专业能力,还有他的格局、情商和个人魅力。好的创业者,我们发现都非常有格局,同时成长性也很好,康总作为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他也在不停的成长进步,每年都有变化。我要是一年不见他,可能就赶不上了,因为他又成长了很多。所以我就想着要是半年没见康总的话,就赶紧找康总见个面。其实我们做投资也一样,在不断向创业者学习,向同行学习,和高手过招,不断提升。
 
空天界:您接下来的一两年想做什么?有什么新产品/服务的规划可以透露吗?

因为选择了商业航天领域,所以天兵科技目前的战略布局首当其冲还是火箭方向。在做火箭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自己的动力,因为动力是影响火箭可靠性以及降低成本最核心的分系统,所以我们又布局了发动机产业。目前要想把发动机做到足够可靠,就必须要建自己的实验装置、试车台,同时要把火箭整个集成制造,实现规模化的生产,所以最好有自己的制造基地。天兵过去的这两年,重点是完成这样的一个战略布局,目前已经在北京建造了火箭研发中心,在西安建造了发动机的研发中心以及冷试中心,在郑州建造了发动机的热试中心,在张家港布局了火箭及发动机批量化制造基地,基本上达到了“三中心,一基地”的战略布局。接下来要全面的去完成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试制的,包括3000N级的小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三十吨级中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以及年底基本上要具备试车条件的百吨级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这三型发动机将构成未来直径3.35米以及直径3.8米的两型液体运载火箭,实现从2吨级到50吨级运载能力跨越,响应国家空间站的货运计划和星网“一箭60星”的发射计划。这是我们在未来两年要逐步实现的一个计划。在更远的将来,要完成天龙三号火箭空间往返的一款空天飞机的研制,并计划在6年以后完成入轨试飞的工作。我们也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送人上太空,同时能够安全的从太空把他接回来。 

空天界:在企业管理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给航空航天领域的创业者吗? 

所有从体制内出来的技术人员,还是需要跟外界充分的接触交流,来响应商业航天市场的大趋势,同时,做好自己的产品布局和战略布局。天兵成立两年来,一路风雨相伴,但是始终认为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有这样强大的驱动力,我相信会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和产业支持方、投资人,然后快速地做成这件事情。我也想对企业家们提几个建议。首先要在目前正确的环境、时机下做一件让未来更有价值的事情,适应市场的商业模式的同时能持续创新。对于火箭方向,我建议还是做液体运载火箭并且能够做中大型的液体火箭,这些是能够在未来实现正收入的一款产品。

其次要有清晰的产品战略,目前无论是“星网”的卫星还是未来的“各种星座计划”,都需要“一箭多星”的发射能力,所以需要布局的就是中型和中大型的运载火箭,响应吨级甚至是10吨级以上的运载能力。从更长远来说,要送人送货,就需要有足够的可靠性,所以运载对象不会是很轻的产品。过去大家都做小卫星或者小卫星星座,可能也就是几公斤,几十公斤,但是国内二百多家卫星公司如果想要真正发展起来,都要去做适当规模、适当能力的一些卫星,也需要提高卫星的载重力,同时对于火箭的可靠性要求也会更加严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小火箭的需求其实并不多。至于选择哪样的投资机构,我建议选择能够长期陪跑的战略投资机构,因为这些机构能够提供强大的政策背书、市场背书和产业背书,还能够陪我们长期走下去。从马斯克的投资方也都能看到,他的投资方其实是连续投资多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投他,在他持续成功的时候投他,在他从星链转到星舰,并且不断的扩大自己产业链市场端的时候还在投他。所以我希望投资人有足够的耐心,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未来产值也足够大。 

最后,我觉得商业航天的同行们应该用自己的实力打动市场以及投资人。因为我们多数从体制航天出来,有扎实的技术实力和优良的个人素养,同时也积累了将近10多年或20多年的航天型号管理经验。我相信只要将体制内标杆性的航天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技能应用到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来,是能够开出新花、结出新果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质量要求最高的其实是航天产品,而钱学森先生提出来的航天项目管理系统工程论,现在也在各个行业全面推广。其实只要善用理论,作为航天民营企业也会得到长久的进步,而这也是未来在民营企业大环境下能够真正生存下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根本所在。虽然从体制内出来要学很多新东西去提高管理能力,但其实恰恰自身上就带着航天精益管理的特质,这种特质恰恰是民营企业在未来市场里赖以生存的根本。 

空天界:您觉得体制内出来的企业家应该怎么去构建一个更好的商业航天产业环境?

商业航天从体制内出来的创始人应该更强势一些,引导投资机构投资商业航天领域,而不是按照TMT或者传统行业的投资理念再造商业航天,那样恰恰是走向歪路了。航天行业还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它的知识边界是不断拓展的。现在没有一个人敢说我航天认识透了。我希望投资人要投资就投两类,一类是无穷大,一类是无穷小。无穷大就是航天,无穷小就是生物医药。投生物医药是解决人延续寿命的问题,投航天是解决了寿命延长以后要干嘛的问题。所以对航天的投资要准备充足的弹药,投资人会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壮大,感受到跟别的行业不同的愉悦。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的投资能力跟你对美好生活向往之间差距的问题,这是没有边界的。 

空天界:有些人觉得航空航天企业家都比较严肃,商业性比较弱。一些投资人会担心企业家的市场化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其实搞航天的人本身都比较开放,也时刻保持着开放的姿态。我们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时常被教导“永远要倒掉自己的水”。我参加工作17年的时间干了五个型号的运载火箭,每个都是从0到1的过程,并且要对标国际上最好的运载火箭。其实每干完一个型号,大家都把自己的经验或者认知重新倒掉,从零开始。这样才能够做到别人所不能做到的,学到别人所不能学到的,才能够去重新审视你每一个环节做得是否到位。对于创业来说也同样如此。就是因为有过去这样的履历,所以他们可以永远不用担心我们陈旧、古板,体制化。特别是最近几年航天人的创新能力非常强,现在也在世界上做到了一流水平。我认为对投资人来说,选择商业航天,要选对人,选对团队,选对他们的技术路线,他们都能够给你带来惊喜。因为这个行业足够大,也能容纳足够的市场,足够的产品种类。无论是维珍银河的布兰森、蓝色起源的贝索斯,还是SpaceX的马斯克,我觉得特别好的一点,就是富翁们想到的都是要上太空。我相信这种风气马上也会传到中国。有钱了,不是想着去买劳斯莱斯,到海岛度假,而是能够以鸟瞰地球作为自己富有的最高标志。这种风气是正向的,它会促进人类不断地去开阔视野,探索宇宙,了解到科学还有很多未知等待去探索。

我相信商业航天也会随着世界的航天热,美国富翁之间竞相奔向太空,而掀起一轮高潮。这轮高潮会让天兵达到企业梦想,真正把航天技术从向老百姓普及,走向回馈老百姓。我认为这轮是能够做成这样的一件事,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商业航天,完成这样的使命。就像电视剧《你是我的荣耀》,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向的宣传,它终于把航天抬到了跟明星同等地位的角度上看,现在可能干航天的是比做明星还要神圣的一件事情。我相信商业航天也同样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高大上的一个技术门类,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商业航天的事业里,他们同样也是老百姓心中的一个荣耀,因为所有人都有可能驾着航天人做的交通工具奔向太空。也祝福大家能坐着天兵的空天飞机一飞冲天。 
 
空天界:康总您说的这些我们非常赞同,航空、航天都具备这样的能力,让人脱离地心引力,重新看待世界和人生。 

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会很多不顺心的事,但随着你飞出大气层,看到蔚蓝地球的时候,都会抛之脑后,所以当从外太空回来以后你会变成一个和平主义的爱好者,变成人类美好生活的拥护者。 

空天界:最后想请二位嘉宾做下总结,为其他的空天创造者分享心路历程或者美好祝福。

各位同行做一件正确的事,要有清晰的产品战略,选择适合你的投资机构,用实力和诚心打动他。我相信我们会一起开创太空经济的新时代,让更快、更远、更经济的轨道运输、洲际运输和星际运输服务逐步的走进大众生活。 

第一,有科学家精神并能成为企业家的“科学家时代”已经到来,希望投资人不断地去投这样的科学企业家;第二,康总这样的企业家是非常好的标杆,我们愿意持续投资行业里优秀的创业者,包括和空天界、天兵等企业一起,作为cofounder身份支持航空航天的创业孵化,培育更多行业未来之星。

我们已经投了500多家企业,并且和这些企业所处的产业上下游深度合作,形成了很强的资源协同的生态网络,可以很好地帮助并赋能创业者。我们看好商业航天,希望结识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



英诺天使基金成立于2013年4月,管理超40亿人民币,目前已投资超过500个创新项目。投资管理团队平均有10年以上的天使投资经验,以清华校友为起点,建立了立体的创业服务体系。英诺天使基金立志成为自我进化、跨地域,创新型天使投资平台,以“投资创新 成人达己“为使命,深耕布局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美国硅谷等主要创业高地,建立了跨地域投资&创业服务网络,投资效率高、后续融资成功率高、回报速度快。
 
英诺天使基金旗下由科技创新基金和新经济基金组成,重点关注先进制造(半导体/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技、新能源、新经济等领域,主要投资天使期、Pre-A阶段,英诺已投项目70%获投下一轮,多个项目启动IPO。
 
与此同时,英诺天使基金具备完善的投后服务,在项目融资、债权、PR服务、HR、财税、DD、创始人培训以及对接大公司资源等方面大力助推项目快速成长,同时建立完整的闭环创业服务集群,广泛布局创新空间、创业媒体及传播、创业学习及社群、资源整合等,得到创业者和行业机构的广泛认可。

成立至今,英诺天使基金多次获得清科“中国早期投资机构TOP10”、华兴“最佳天使投资机构”、36氪“中国最受LP欢迎早期投资机构TOP3”、投中网“2019年度中国最佳早期创业投资机构”等。未来我们将坚守早期投资,做第一个给创业者支票的人。


天兵科技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首家开展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及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伴随全球商业航天大发展的浪潮诞生,立足航天面向全球,秉承“聚创造精英、树航天尖兵”的创新理念,践行“助推人类第五次交通变革”的企业使命,立志让更快、更远、更经济的轨道运输、洲际运输和星际运输服务走进大众生活。

天兵科技研发核心团队均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等国家航天集团的资深专家。公司有百余名航天一线技术和管理骨干,核心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在38岁,其中拥有高级职称及以上的人员占比 67%,获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95%,凝聚了大量行业顶尖人才和技术精英的天兵科技,正以尖兵之势打造中国技术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商业航天企业。

未来天兵科技将以北京火箭研发中心、西安动力研发中心、郑州动力试验中心和苏州智能制造基地为战略起点,着力形成“三机两箭”的产品发展战略布局,“三大中心五大平台”的航天智造体系、“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供应链体系以及“立足全中国面向全世界”的发射市场网络,打造全球一流的商业航天企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球太空经济繁荣做出航天人特有的贡献。


市场空间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目前,国际市场主要需求的是中小卫星发射,所以中型液体运载火箭是市场急需的产品。环保、高性价比、发射成功率高的火箭是未来商业航天领域重要的竞争力。

随着各国对太空的探索和开发不断加强,十四五”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中小卫星发射需求激增,中国通信卫星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由于商业火箭希望通过复用火箭的方式降低成本,而液体推进剂,尤其是以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为代表的液体推进剂,对于以可重复使用为目标的发动机来说具有性能好、成本低廉、资源丰富等优点,是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较佳选择。同时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可为卫星用户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定制化发射服务,以及提供配套星箭对接、发射场协调、发射测控、保险技术支持等完整服务体系。诸多因素促成液体运载火箭成为商业航天运载体最优选。

行业价值

商业航天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随着火箭成本的下降和卫星技术的发展,目前全球正经历着“轨道革命”,人类对航天活动的需求大大增加。

一方面,随着前沿技术在卫星领域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卫星的发射需求快速提升。如卫星遥感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结合,为商业遥感卫星带来了大量需求;且随着智能手机等技术及各类应用蓬勃发展,对覆盖广泛、经济适用的互联网的需求使得卫星互联网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全球星座计划百花齐放

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小卫星技术及低成本火箭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进入太空和利用太空活动的门槛。在“轨道革命”的背景下,航天活动逐渐进入面向大众服务的新时代。商业航天力图满足人民不断增加的太空活动的需求,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将对国家经济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太空经济也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