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赫尔墨斯刘融臻@云和资本张毅&彭昭 | 对话空天创造者
2021-09-11
深度对话 | 第一人称 | 真实案例 | 展示航空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以及资本赛道对整体无人机系统方向的产业投资。
成都赫尔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FO,分管公司财务与资本运作、战略、市场、公共关系、法务风控等多项工作,同时协助公司拓展销售、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在他的推动下,公司建立、健全了基础管理体系,并完成了两轮7,000万元股权融资和新三板挂牌(NEEQ:872720)。入选"四川省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荣获"成都市优秀创业者"称号,是四川省高层次人才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和成都市高层次人才顶尖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他拥有二十余年股权投资、兼并收购和企业管理经验,曾任凯雷投资集团中国西部首席代表兼总经理、CSV Capital Partners副总裁;中国中西部地区首批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持证人,曾作为主要创始人牵头成立成都CFA协会,担任首任会长、现任副会长。云和资本创始合伙人,统筹负责公司投后管理工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中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学士,曾任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整车及零部件行业总经理、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部门副总经理。在中船重工期间获得国家国防科工局先进个人称号,曾带领团队经过6年努力成功获得出口某国家潜艇项目,项目金额达40亿美元以上,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军品出口合同。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与项目相关的数十轮的技术和商务谈判,确定技术规格书及融资方案,并多次成功组织、参与集团公司高层与包括某国总理、国民议长、国防部长等在内的最高领导人的商务及政务会谈,先后参与投资燧原科技、宁新新材(839719)、昌强重工、安扬激光、隆达超合金、超维科技、赫尔墨斯(872720)、贝马科技、康立泰、星恒电源等十余家高科技企业。云和资本高级合伙人,统筹负责公司投资与研究分析工作。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控制理论与科学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创立物联网智库,拥有15年智能化产业研究与行业咨询经验,10年前开始关注全球物联网的新趋势,经过与大量物联网企业的长期交流与研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同时身兼IC咖啡发起人、清华校友TMT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软件产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理事等角色,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号召力。出版著作包括《智联网-未来的未来》、《智联网·新思维》和《数字经济与5G新商机》。先后参与投资燧原科技、宁新新材(839719)、安扬激光、隆达超合金、超维科技、赫尔墨斯(872720)、贝马科技、芯享科技、康立泰、星恒电源等十余家家高科技企业。空天界:请您介绍一下赫尔墨斯主要是做什么的,主要产品有哪些?赫尔墨斯专注于航空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创新发展。团队从创立到现在7年间,以这个点为基础,形成了两大类、共三个细分的产品方向。 第一类是人和仿真、数字飞机的交互,这个方向对应的产品是模拟机。我们的模拟机主要有两个应用场景。场景一是针对一些已定型飞机,为飞行员提供飞行训练模拟机。这种模拟机除了按照民航局或军队要求,为飞行员的基础训练提供模拟飞行环境以外,更重要的是提供特情训练环境,诸如恶劣天气、飞机故障等等……通过模拟这些在现实飞行中很难体验到的特殊情况,飞行训练模拟机可以帮助飞行员提前积累、掌握更多险情处置经验,避免或大大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我们团队长期关注国产大飞机模拟机的研制和生产,同时覆盖到一些军用飞机型号。场景二是针对在研发中的飞机,提供工程模拟机。说通俗点,就是为飞机的设计开发人员提供一个仿真飞机的环境,以帮助他们实现对各类机载设备的设计、验证、评估、优化、测试,并最终达到定型状态。每一架飞机从设计、开发到最终定型的整个过程中,其工程模拟机也是不断迭代升级的,一开始的工程模拟机可能会比较简单或针对单一功能模块,到最后定型阶段时,模拟机能提供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已经非常完善,可以达到类D级模拟机的标准(中国民航局认定的模拟机最高等级)。第二类是机载航电设备的研发生产。这个方向对应的产品包括了机载综合航电系统和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赫尔墨斯是国内比较少有的能够提供整机综合航电解决方案的民营企业,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将自研航电送上蓝天试飞成功的民营企业。我们自研的Smart-210机载综合航电系统,属于第四代先进综合航电,主要针对中小型飞机如教练机、轻型战斗机、中小型运输机、直升机、轻型运动飞机等。一套综合航电系统包括了显示控制、核心处理、通讯导航监视、信息系统、飞行管理系统等。我们既可提供整机航电系统,也可提供飞行管理、合成视景等分系统应用。同时,我们把综合航电相关技术应用到无人机领域,针对中大型无人机研发了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是整个无人机系统的指挥中心,通过任务规划、飞行管理、载荷管理、链路监控、信息预处理、数据记录和回放等功能,可以实现对无人机、链路设备、有效载荷等的实时监视与控制。我们的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包括了固定式、车载式、便携式等多种构型,可应用于实装、训练、科研等不同场景。其中,可折叠便携式无人机地面站是国内首创,特别适合于岛礁、山林、舰艇等复杂野外环境下的无人机起降控制、中继控制等。空天界:您投身空天产业的初心是什么?您是在怎样一个契机下创立的赫尔墨斯?在企业成立之前您和团队的核心骨干有过哪些经历?以前的经历对现在创业的最大优势/帮助是什么?我们团队现在有140人左右,大家凭着对航空的热爱、对赫尔墨斯所从事事业的认可,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一起。我们很多同事都毕业于北航、南航、西工大等航空航天院校,并在航空院企里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想以罗总和我为例,来讲述公司发展的心路历程。首先介绍一下我的搭档,公司的总经理及技术带头人—罗总。他是国内极少数既精通机载软件工程,又持有商业飞行员执照、熟悉多型号飞机运行的双料人才。他毕业于成都电子科大计算机专业,之后去国外读书深造,学习航空工程理论及飞行驾驶;目前持有FAA/CAAC商业飞行员执照、准驾机型8种;既有体制内院所工作经历,也有创业经历(赫尔墨斯是他第二次创业)。罗总这样的专业背景以及工作经历,对我们在航空领域能够较快地积累技术、获取订单、搭建专业团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我以前曾在基金公司工作多年,大约10年前也是在看项目的过程中(罗总第一次创业的公司),认识罗总的。当时,被罗总对航空的热爱、对技术的痴迷所感染;不过更令我赞赏的是他对比大多数技术专家来讲,对行业\产品有更深邃的商业构想。虽然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投资,但我们就此成为了朋友。直到他2014年从国外深造归来,而我也正想“脱虚向实”,所以一拍即合诞生了赫尔墨斯。当然,除了刚才提到的一些因素外,我们选择在2014年创办赫尔墨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感觉航空产业的春天正在临近:就在这一年,我国航空产业发生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首先,国产第一架涡扇喷气支线飞机ARJ21取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其次,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客机C919开始结构总装;此外,中国商飞和俄罗斯签署了合作备忘录,CR929飞机进入了筹备阶段…..“大飞机”项目更大的意义在于,推动我国航空工业的体系、标准、人才和生态链更加完善。这对于投身航空产业的企业来讲,打开了一扇更宽阔的门,带来大量的行业机会。因此,我们在2014年开启了赫尔墨斯航班。殊不知创业之路,知易行难;尤其扎根航空领域,需要非常多的耐心与坚韧。而今回头,已是七载。空天界:请您介绍一下云和资本,您主要关注的领域以及投资逻辑是什么?云和资本致力于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核心技术发展,定位于对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进行投资。我们团队的核心成员汇聚了北大、清华等各个名校的精英,具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我们的行业背景有来自投行、国家部委、央企、律所、互联网、高科技行业……同时吸纳了投资的政策、产业、技术、法律、财务等多方面的人才。公司可以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以及企业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等服务。团队成员管理的资金已经达到了数十亿元,并投资了近百个项目,历史平均业绩超过4.4倍。现在我们旗下管理的基金有近10支,包括太湖云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北京国舟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多支基金。这些基金直接参与投资了国内数十家领先的自主创新高科技公司。以我个人来讲,本身也是一个有多年的工业和军工领域工作经验的合伙人,并且主要聚焦领域为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军工军民融合。我们的投资逻辑很简单。第一,从大方向上来看,在我国的强国战略中,高端装备和军工这两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从我国当前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政府看到了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政府现在逐步加大重视和投入,在政策的扶持下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第二,从细分层面来说,我们公司有技术,财务等多维度具体的选择标准。在初步符合公司规定的具体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再根据自身的行业经验以及行业专家的意见,从中选出一些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可以在关键领域进行国产替代的、有较高技术壁垒的公司进行投资。赫尔墨斯就是我们在一些特殊领域精选出来的公司,我们认为它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空天界:目前与您的产业链上下游都有哪些合作机会?您认为他们为什么选择与赫尔墨斯合作呢,您认为赫尔墨斯未来在产业链之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在航空领域,挑大梁的肯定是以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为代表的国家队。但现在国产大飞机、军机型号的研制、生产任务很重,国家队也难免覆盖不足。所以,国家提出了“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模式。对于赫尔墨斯来说,首先是做好国家队的配套、做好服务,其次在国家队覆盖不足的领域,例如跨境合作,开展一些创新工作。那么,合作伙伴为什么选择与赫尔墨斯合作呢?或者换句话说,赫尔墨斯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能给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呢?我想以综合航电产品为例,做一些阐述:首先,我们产品定位于为中小型飞机提供整机航电系统,同时在我们擅长的航电分系统领域为23部/25部飞机和主力军机航电提供配套。选择这样的产品定位逻辑其实很简单,大飞机航电总体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去做,而且这样大项目肯定会交给国家队来牵头;但在中小型飞机领域,我们存在一些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的亮点。我们的Smart-210综合航电系统是基于奥地利钻石的Dart系列飞机平台开发出来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因为研发整机航电系统首先需要飞机平台,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也是国内具备航电整机集成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非常少的原因。赫尔墨斯算是赶上了一个机遇,2015年当我们正在筹划航电产品的时候,恰好遇到奥地利钻石以及其国内合作伙伴中科飞机在寻找航电配套供应商。如果错过这个机遇,今天我们想做航电,也许还找不到飞机平台了。当然,我们研制的Smart-210是一个通用航电开发平台,不仅局限于Dart系列飞机,还具备更广谱的适配性。其次,因为团队技术带头人罗总有国外学习深造、行业实操开飞机的经历,我们可能对全球通行的技术和标准,学得比较快、理解相对深。例如,航空导航数据库标准和应用。航空导航数据库包括ARINC 424导航数据、障碍物数据和3D地形数据,它融合3D合成视觉等技术,可以为飞机实时、动态、智能地提供地形感知及近地告警等高级功能,是先进综合航电系统的重要模块。团队很早就与美国杰普逊公司(也是标准的提出者)、中国民航二所、航天四维在航空数据领域展开合作,并自研了航空导航数据库开发工具软件,自制了VFR目视航图和IFR仪表飞行图。第三,我们针对中小型飞机的需求,提出了高度集成一体化的设计架构,把以往可能需要多家单位研制并联调调试的功能集成在一起了。例如,我们把显示和核心处理机集成到一张板卡上、把诸多无线电模块集成到一个处理板上并支持插拔替换等。这些设计,可以在确保性能足够、冗余充分的情况下,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对连接线缆的使用(减重),可根据飞机需求灵活配置,同时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因为中小型飞机对成本相对敏感。此外,赫尔墨斯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可以为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提供选择。除了刚才讲到的综合航电以外,我再讲一讲模拟机。由于在前几年,国内模拟机企业的技术能力、工程经验还相对比较欠缺,我国大飞机最早一批的工程模拟机和飞行训练模拟机都是以CAE为代表的国际巨头研制的。但国外巨头们比较狠,在模拟机数据包等方面一直“卡我们脖子”。赫尔墨斯自2014年成立以来,就重点关注国产大飞机的发展机会。在跟随中国商飞、航空工业做了若干围绕“大飞机”研发的小项目之后,我们在近几年开始逐渐承接一些重点项目,例如ARJ飞机显示与告警综合仿真设计平台、C919飞机虚像视景显示系统/飞行模拟设备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参与了不少数据开发、整理和完善工作。今年,我们将重点交付ARJ系列飞机MOC8试验台-基础平台项目,这也是该机型的第一台国产全动模拟机。这意味着国内企业开始具备研制生产国产大飞机模拟机的能力;假以时日,将可以与国外巨头展开竞争。空天界:云和资本在投资赫尔墨斯的时候,有思考过或者提出一些未来产业发展的预期和设想吗?我们是有一些考虑的。首先航空航天领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在航空领域里,我们认识了赫尔墨斯公司。经过我们认真的调研,认为这家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并且在民营企业中,它在某些细分领域做的是非常突出的。在航空装备产业链中,上游是原材料制造和航空装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中游是军用航空装备和民用航空装备。军用航空装备包括战斗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等,民用航空装备包括公共航空运输装备和通航运输装备。下游是航空装备的维修、保护、保养以及相关的服务行业。赫尔墨斯在整个产业链中属于上游当中的控制系统模块,主营业务是模拟机仿真、机载综合航电系统、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这几个核心领域,在这些领域它取得了一些很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它处于领先的位置,所以它的对比优势是比较强的。“十四五”期间 ,C919、ARJ21等一系列的飞机陆续投入了商用。据前一段时间我们向赫尔墨斯刘总了解,在这期间他们很多产品其实已经完成了实验,或者已经进入了实验的评定阶段。等这些中大型的民用无人机、商用飞机的技术渐趋成熟,行业的认知产生共识以后,我们认为整个市场的需求一定会产生爆发式的增长,因为在这个领域某些方面的国产替代已是必然趋势。对于产业链的环节我们有几点考虑:第一,军民融合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是我国航空航天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个需求是刚性的,尤其根据最近两三年的整个国际局势来看,大家都知道,我们再避让是没有办法的。这促使国家下定决心,对自主可控尤其对一些关键性领域的自主可控,一定要更加的完善,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进行突破。第二,在综合航电系统、飞行模拟的细分市场,它的竞争优势是比较突出的,中长期确定性较强,发展空间比较大。随着国产大飞机陆续研发成功,大型无人机投入商用,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应该至少迎来10年的红利期。当然这是根据类似C919等的国产大飞机实际投入正式商业运营的时间判断的,窗口期的开启虽有一定偶然性,但爆发是必然的。因为国产大小型飞机,针对航电系统研发费用就要超过200亿,所以我们认为赫尔墨斯切入的综合航电系统、飞行模拟等细分领域符合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符合我们对整个行业的判断。现在赫尔墨斯与一些大客户,如商飞、中航有过多年的深入合作,新的产品也取得了认证,在军品的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了解到赫尔墨斯的技术门槛是比较高的,技术积累也很久,公司研发能力很强,具备这些优势的同时它又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包括:先进的综合航电、高精数学建模仿真的核心技术,在航空导航数据库、3D地形感知与近地告警等领域也有一些技术储备,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国内的领先地位。我们认为赫尔墨斯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技术门槛使它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的很多技术是经过部队和商用客户验证过的。所以我们认为它的稀缺性是比较强的,只要保持良好的技术积累,保持技术领先,在未来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刚才张毅讲的内容,我非常有共鸣,所以我想补充两句。我们内部在讨论赫尔墨斯这个项目的时候,都觉得这个项目的技术壁垒很高,而且赫尔墨斯能把这个技术难度变成过硬的商业价值,这是我们非常看好这个项目的原因。我是学自动控制的,所以对于航空航天这样的高精尖设备的控制,我知道它的难度有多大。赫尔墨斯又是国内少有的能够提供综合航电、飞行模拟仿真系统、航空导航数据库的一家综合性的公司,这些特点都让这个项目非常出彩。投资这个项目让我们觉得非常有紧迫感,能让我们有紧迫感的项目是很少的。紧迫感在于:我们看了行业的综合性数据,一个飞行员从学校毕业到成为一个真的窄体机的机长,他需要至少10年的培训期,这个培训期就需要有模拟和仿真系统来支撑他整个的学习过程。之前这些系统30%以上都是由国外提供的,很少有国内的企业能够提供这样的设备,尤其是呼应到刚才张总说的国产替代的浪潮。中国需要有这样的一些顶尖型的企业,把这部分责任承担起来。赫尔墨斯真的把这块顶起来了,成为了这个技术的擎举者,类似于擎天柱的一家企业,而且它是一家非常出色的民营企业。在仿真模拟之外,它还做了综合航电,航空导航数据库,这些在民营企业里都是非常出类拔萃的,这些也是我们全力支持赫尔墨斯发展的一个原因。以民营企业之力,承担推动行业发展的重任,这是赫尔墨斯做得非常出色的一点。而且赫尔墨斯这家公司在行业里面生态的定位卡得特别好,很好的嵌入到整个生态链里面的一个核心环节上。它抓的是系统和飞行员的结合点,真正能够提升飞行人员的素质。而我觉得综合素质是通过资金或者通过技术不能完全解决的东西。空天界:在航空航天产业,云和资本会从哪几个维度筛选备投企业?一般我们在评价项目时,有7条核心的评估标准。包括团队、技术门槛、是否有合理的估值、现金流、产品的研发能力、市场规模、发展空间。(1)是关注团队背景,最重要的是团队所掌握的技术。商业航天是系统工程,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一群人,并且在团队中一个要有一个主心骨,可以找到合适的决策机制。(2)是关注创业公司的细分市场精准度,重点是公司的自我定位要明确。(3)技术门槛高,技术积累久。公司研发能力较强,掌握核心技术。(4)是关注以实用为目标的成本控制能力,在商业市场内,应当将良品率和成本控制综合考虑,得到最优的经济价值,一切以数据说话。(6)是关注市场渠道,除国内市场外,国际化市场也是重点。(7)估值合理,估值上升空间大,有较高概率可实现科创板退出。对于每一个企业,我们都会按照这个标准体系来衡量。首先赫尔墨斯是满足我们这7条项目评估标准的,除此之外赫尔墨斯还在整个生态链上展现了很多价值,所以它实际上是超出我们项目评估标准的一家出色的企业。空天界:您在融资过程中,对投资人的选择有什么标准吗?为什么选择与云和资本合作?首先非常感谢张总、彭总以及云和资本对我们的认可。企业不断发展,为股东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成长空间,也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谈到融资,我知道创业团队在早期会碰到很多的问题:缺钱、缺人、缺市场、缺战略,可能也缺技术。有些问题我们自己能够解决,但有些问题是需要借助外部的资源去解决的。在创业初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先拿到企业发展的资金。目前,国内一级市场的投资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短期的,很多基金都是“3+2”结构的,这代表他们需要在3-5年内甚至更短的时间能够变现。因此,大部分投资都聚集在后期,也就是Pre-IPO阶段。虽然目前部分投资机构的投资阶段已经有所前移,但总体投早中期项目的投资机构还是偏少;尤其是像航空航天这个领域,技术门槛和行业壁垒都很高,无法像To-C的业务一样让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可能很多投资人看不懂,而不敢投。基于这些认识,我认为企业在初始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是拿到钱。在还有选择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潜在的投资人里有无对行业有更长周期的认知、愿意陪伴企业一起成长的投资人。如果投资人有这样的理念,想必它在这个行业也会有丰富的资源,这样就能在战略规划、产品定位、市场开拓、技术交流和互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但如果后者不可兼得,拿到资金是第一位的。赫尔墨斯何其有幸,在前期获得了云和资本的投资与后续不断的支持。空天界:从宏观的角度,您认为当前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10-20年的航空产业非常值得期待。以我们自己所从事的细分行业来讲:第一、飞机模拟机。在过去多年,飞机模拟机只在一小部分的军用飞机领域存在机会。但从“十四五”开始,专业级飞机模拟机行业的系统性机会来了。前面提到,国产的民用机已经正式走上了商用化的进程,这对产业链的配套供应商包括模拟机供应商来讲是一个莫大的行业机会。通过逻辑推算和市场调研,我们知道平均每15架飞机就需要配套一台D级全任务模拟机,才能满足飞行员训练需求。包括FTD等其他各类模拟机,仅在民机领域就有100-200亿的市场需求。赫尔墨斯的目标就是在这个百亿量级的的蛋糕里能够分掉一块。而军用飞机模拟机无论是从存量还是增量需求来看,其数字比民机更大,能达到300-400亿。第二、综合航电系统。我们企业专注在航空装备的智能人机交互方向上。随着未来飞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个航电在飞机的价值占比会越来越高,可能会高到40%以上。第三、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我们认为无人化、智能化,是未来武器装备及工业设备的发展方向。无人机不仅将作为作战部署的先锋,甚至还将成为主力。作为国内最早有型号定型,专业为各类无人机提供通用化“遥控器”的企业,我们已经深刻感受到行业需求在扑面而来。基于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的应用,我们下一步还可切入到无人车、无人船等更大范围的无人控制系统领域。总之,我认为航空领域在未来的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一个黄金发展期。这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所决定的。例如,国产大飞机项目是剑已出鞘、必当成功。赫尔墨斯也会去追随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空天界:以投资人的视角,您认为当前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从产业的发展趋势上来看,我们有自己的一些理解:
第一、这个领域的很多企业天花板非常高,甚至有的企业几乎没有天花板,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第二、国家对这些企业有很多政策支持,包括《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及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些规划支持。航空工业是保护国家安全、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
第三、中国一些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增长是非常明显的,这也为我们做相关的一些投资布局增强了信心。
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航空工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在产品先进性、自主创新能力、融入全球产业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推动我国由航空工业大国向航空工业强国迈进。我国航空工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中各级供应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市场份额。
第四、航空产业生态更加完整了,形成了以航空领域的集团为主干,以民营企业为分支的这样一个比较健全的生态结构。民营企业是航空产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在这一健康的产业生态下,我国航空工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民营资本和社会产业资本向航空产业投入,积极参与航空产业分工,创造更多价值。这有利于航空工业配套产品的发展模式不断成熟,行业内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四点,航空产业是一个很好的产业,我们也会持续的在这个产业里布局。
我从事军工十几年了,对这个领域的某些方面有深刻体会。我认为整个航空行业发展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是一个大家都意识到的重要趋势。因为我们国家要成为一个航空航天的强国,所以国外对我们各种“卡脖子”。而航空航天关键性器件的国产化是中国政府和所有国人的梦想,尤其是在军工领域,我们不仅要做到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更重要的是一个“强”字。在航空航天领域,从硬件设备的载有量来看,我国已经是一个大国,但从核心技术的储备深度来看,我们还不是一个强国。我们海军或空军的一些产品,某些计算的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甚至接近国外最先进的标准,但是但是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却差强人意。如果有公司能够在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领域提高某一产品的可靠性,未来是非常有前途的。另一方面我们的很多产品适用性不强,商业化程度不高。据我的了解,整个航天领域主要产品的核心芯片已经可以做到完全国产化。但是它的成本过高,普适性不强,如果将来某些公司能够降低这些产品的成本也是非常好。这是我认为整个航空航天行业在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空天界:您觉得航空航天产业自身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在目前这个历史阶段,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坏的一个时代,更是一个最好的一个时代。挑战固有,机会更多。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技术的封锁。曾经有人提问:“C919,如果欧美不提供发动机了,我们怎么办?会不会导致大飞机之梦就此破灭?”对于这个问题,至少我本人没有办法很好的去回答;作为一家中小民营企业,也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么大的一个课题。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是,我认为我们也不必过于恐慌。我们的航空产业其实就像80-90年代起步的汽车产业一样。最早大家都觉得我们不行,但现在我国的汽车工业也已经崛起。至少我们还有CJ-1000,已经能够解决有无问题。另一方面是国内的体系和标准还不够完善,例如航电开发需要遵循的DO-254/DO-178等国际适航标准,例如ARINC 424航空导航数据库标准。为什么欧美的产品可以做的性能更好、更稳定?是因为他们从研发到生产制造的体系是完善的。每一次技术改型、产品迭代都有非常完整、详细的履历记录。后面的人看到前面的这些记录,就能知道整个开发的逻辑是什么样的。而国内由于各种因素,在产品可靠性、稳定性方面存在一些缺失。未来,我们只要在体系和标准方面形成共识、循序渐进,大家用更长周期的心态一起为这个行业添砖加瓦。相信再过10-20年,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同时,欧美的技术封锁,也给赫尔墨斯这样的企业提供了“国产替代”的机会。我们最近有些项目,坦率说单论技术,我们还干不过老外;但现在没法用老外的了,只能在国内企业中挑优秀的选手,于是我们就拿到了这样的机会。空天界:从投资者的视角,您觉得航空航天产业自身发展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投资航空航天产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在航空这个领域,除了刚才刘总提到的技术挑战,还有生态挑战、人才引进挑战,这些都是从供应端来看的。如果我们从需求侧来看,就会发现需求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对于航空的需求分为民用和军用两种。从民用方面的需求来看,疫情和后疫情时代对整个民用的需求影响是比较大的,现在各国之间的通航问题也间接导致国际旅行变成一种新常态。企业如何更好地满足新常态的这些需求,也是需要企业积极思考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诞生一些新的需求。霍普金斯大学测算显示,实现群体免疫需要70%-90%人口接种疫苗,全球疫苗需求至少为100亿剂。抗疫的难点来自于生产后的物流运输。中美贸易影响了地区和地区之间的一些国际局势。国际局势、贸易的往来是国际空运底层变化的一些基础。分析这些相关的趋势,也能更好的了解整个航空市场未来发展的格局和节奏。基于对供应端和需求端的一些分析,我们认为航空航天领域虽然有种种挑战,但每个问题都是能找到解决方案的。它是值得投资的,也是我们长期看好的一个领域,即使这个领域对投资人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我们也在持续思考为什么要投资这个领域?从我们云和资本的角度来说,如果不投资航空航天这个领域,我们投资的布局是不完整的。我们把航空航天这个领域作为我们投资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然定下来,就需要积累自己的行业知识和智慧,要做好长期陪跑的准备,能够推进企业的发展,又不过多的参与。但是作为投资人又很想了解企业发展的各种数据,所以在投资过程中需要一些耐心。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学习相关的行业知识,包括技术、产品、市场等等,这些都是投资人必备的能力。空天界:时下越来越多航空航天技术专家转型创业,面对这一思维方式和角色的转变,您有什么感悟?从研究院所下海创业:第一、需要有一个长周期艰苦奋斗的心态。因为这个行业还是相对封闭,其产品研发、销售渠道建立,尤其是机载设备要走适航的道路,总体周期是比较长的,所以一定不能够急于求成。第二、要建立好团队。大多数技术专家都只擅长技术,可能在公司的运营战略、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有的可能会拘囿于自己对产品的理解来做开发,导致产品早于市场的需求或超过市场的需求;有的可能因为原来在研究院所“不差钱”的环境下、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导致成本很高。因此,一定要搭建一个比较完善的团队,大家分工协作。空天界:作为投资人,您认为空天创造者必须具备哪些优势和特质?第一、个人素养。一个企业做的成功,首先企业家这个人肯定是成功的,他才能有这样的内涵去支撑做大一家企业。所以从外在的企业规模,也能看出这个企业家本身的格局和个人的素养。第二、坚定的内心。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有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的,他做这件事情就意味着放弃了许多其他可以做的事情。企业家选择了这样的一条路径,就让我们看出来他走这条路的坚定信念。第三、战略眼光和市场敏感性。评估一项技术,还要考虑时间的因素,把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去看待。选择提前10年,还是提前3年进入一个领域,产生的结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空天界:云和资本都会为企业提供什么样的赋能支持呢?云和资本在投前有“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研究院”,投中我们会积极的和企业交流,投后管理方面有“将相云和企业家中心”。为进一步推进利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帮助科研成果的尽快转化,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研究院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共同开展了“运用创新创业方式带动地方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的课题,并形成了成果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被投企业的优势、亮点自然而然受到了更大的关注,赫尔墨斯也接待了领导和专家们的调研和参观。在投后管理方面,将相云和企业家中心组织常态化的企业访谈,并成功帮助多家企业对接投资人、产业链合作伙伴等资源。总体来说,云和在投前、投中、投后有一个完善的支撑体系。在航空航天领域我们投资了一些像赫尔墨斯这样非常出色的企业,投资这些企业让我们对航空航天领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投后这个层面,我们目前做的是比较克制的,不过多插手企业的经营,但企业希望和我们交流的时候,我们会积极的回应。同时我们也会帮企业做一些对外的宣传,对接一些上下游的相关资源。当然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刘总他们能给我们提建议,让我们做得更好。空天界:您从投资人下场做创始人,可以给其他正在和资本沟通对接的同行朋友们提一些建议吗?企业要做好自己的功课,在融资过程中首先要回答好几个问题,然后再去跟投资人去沟通。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其实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们的市场的机会在哪里,细分市场的规模有多大;另一个是时机是不是刚刚好,不要太早,不能太迟。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我们?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如何?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认为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垄断资源、独特的商业模式、团队配置等。其中,技术可精确到开发架构、算法、核心专利层级;关于团队配置,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成功,更需要团队作战,因此我们要看团队核心成员是否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并能够彼此互补、形成合力。第三个问题:我们打算怎么做?总体战略规划、产品研发计划、销售布局等等。现在已经做了什么?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效果?例如研发成果、历史财务报表、在手订单等。第四个问题:我们的资源需求是什么?还差什么样的资源?人、财、物的需求是什么?不一定提得非常准,但是要在一个量级层面。其中,主要是融资计划,当然钱也不是融得越多越好,差不多够就好;有时候企业钱太多了,也未见得是好事,容易冲动。以及资金使用计划。最后一个问题:拿到资源之后,我们能够给予什么样的回报?盈利预测是怎样的?企业也需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大家成为一家人以后利益是一致的。空天界:您接下来的想做什么?有什么新产品/服务的规划可以透露吗?我们企业制定了3个“五年规划”,现在处在第二个五年之中。现阶段,我们的团队和资质建设基本完善,技术和产品总体达到了80%上下的成熟度,有过合同签约记录的客户群体也发展到了50多家,在行业中有了一定的认知度。与此同时,正如刚才所谈到的,随着以ARJ21/C919为代表的国产大飞机陆续投入商用、中大型军民用无人机的需求迅速增加等市场机会的渐次成熟,以及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对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公司正面临着一个绝佳的历史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因此,对赫尔墨斯来讲,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公司在营收与利润等方面上一个大台阶,尽快达到科创板或创业板的上市标准。聚焦到技术和产品层面,我们未来几年的一些发展规划大概是这样的:在模拟机领域,前期紧跟国产大飞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基本掌握了部分型号飞机的模拟机开发技术和工程经验。下一步,我们要把这些成果转化应用到商业训练领域。同时,我们也在重点推进几个型号军用训练模拟机的项目。在技术方面,我们也将会在仿真颗粒度算法、产品配置构型优化等方面进一步精进。在航电领域,我们前期已经建成了Smart-210综合航电系统产品开发平台,现在已经在针对教练机、直升机、运输机等中小型飞机在提供不同层次的产品配套。同时,我们也计划将一些已经形成一定优势的分系统板块继续发扬光大,例如基于NextGen的飞行管理系统和航空导航数据库。飞行管理系统(FMS)是大型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集数据库管理、飞行计划、航迹预测、性能计算、飞行导引等功能于一体。它一方面充分考虑飞行员人机交互的诉求,采用基于直觉、触控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基于轨迹的运行(TBO)和基于性能的导航(PBN)两项先进技术,并结合合成视觉和导航数据库,帮助飞行员获取更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其中,TBO在原三维轨迹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维度,形成四维轨迹(4DT),并在特定的航路点上满足所需到达时间(RTA)限制;PBN充分利用飞机多种导航设备, 使其摆脱对地基导航台的依赖,在更大的航行范围内满足所需导航性能(RNP)的要求。在这个方向上,我们正在积极参与某几型国产大飞机的航电研发项目,也同时在与北航民航数据通信及新航行系统科研基地合作,各方共同推进产业化落地。在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领域,如前面所谈到,我们认为无人化、智能化,是未来武器装备及工业设备的发展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配合好相关单位,做好通用化“遥控器”,在人机功效、产品性价比等方面做得更优秀,为更多的主机单位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有人无人协同、蜂群、云架构地面站、AI辅助决策等前沿课题研究。过去几年到现在,我们一直是一个学习者和追赶者。未来,当我们有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以后,我们希望能够向华为这样优秀的企业学习,做一些推动行业发展的事情。
空天界:未来有什么投资计划,主要的投资方向在哪里?航空航天这个领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我们也在积极的做一些企业沟通和项目储备。很高兴今天能参加空天界的访谈,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企业,希望更多企业能来和我们联系。除此之外,云和资本在投资领域层面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生物医药等,先后直接投资数十家国内领先自主创新高科技公司。最近我们也在集中关注绿色发展领域,这个领域有点像两三年前的芯片产业的状态,处于爆发前夜的蓄势期。我们会以长期的心态来陪伴企业发展。当然在其他一些领域我们也会积极布局。因为我们在遇到好的创业者、好的项目的时候,都会觉得非常有共鸣,大家思维的共振频率非常的相似,期待接触更多优秀的项目。空天界:最后请三位嘉宾给其他的空天创造者总结几句心路历程或者美好祝福吧!我对同行们有一句话想分享,就是“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一波行情迅猛而持久,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在我以前的从业经历里,已经有幸见识了下五洋捉鳖的,下潜深度达到7000米的蛟龙号,现在更想见证上九天揽月的航空航天领域创造中国人的奇迹,同时我也坚信航空航天领域会出现几家创造奇迹,领先世界的伟大公司。当然了,我同时更希望这些都是我们云和资本发现并投资的。
我认为让一个投资人后悔的,不是投错了哪个项目,而是错过了哪个项目。我们认为如果不投资航空航天这个领域,将是非常后悔的一件事情。我们云和资本会坚定的在航空航天这个领域做投资和布局。
云和资本,致力于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定位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投资,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航空航天、高技术医药医械等方向,其他还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
成都赫尔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航空智能人机交互系统领域创新发展的民营控股、国有参股企业,下属成都紫瑞青云航空宇航技术有限公司等成员单位。公司在成都建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加工中心,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公司秉承“立志高远,技术成就梦想”的发展理念,以自研“高精度数字飞机开发技术”、“融合空域实时三维显示与控制技术” 、"态势感知与主动避障融合算法"等核心技术牵引,已形成模拟机与仿真、机载综合航电系统、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三大核心主业,是国内少数具备航空电子系统总体设计及集成能力的民营企业。公司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科研院所、飞机主机研发制造企业、飞机维修改装企业、航空院校、航空公司等数十家国内外客户。公司自研"RT-Cloud实时飞行仿真设计测试平台",掌握高精度飞行性能仿真算法并拥有完整的飞行性能模型库,掌握飞机参数辨识算法并掌握或熟悉多型号机型数据,掌握成熟的仿真航电开发技术,以及柔性座舱及高仿真设备研制技术。公司业务主要聚焦于国产大飞机等的飞行训练与工程仿真市场:1)为飞行员及相关航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认证的IPT(综合程序训练器)、FTD(飞行训练器)、FFS(全任务飞行模拟机)等各级飞行训练设备。客户为航空公司、航空院校等;2)为各类型飞机的设计、验证、评估、优化、测试等研制过程提供仿真设备及技术开发服务。客户为航空科研院所、航空院校等。公司以"融合空域下实时三维显示与控制"等核心技术为牵引,自研了面向中小型飞机的"SMART综合航电系统开发平台"。SMART综合航电系统采用高度集成一体化、多余度、全图形化显示与控制的设计理念,具备性价比高、安全冗余度高、操作简捷等特点。系统主要应用于教练机、中小型运输机、直升机、轻型运动飞机的新机型航电配套、老旧飞机航电改装或加装升级。根据用户要求及应用场景不同,既可提供符合民航适航标准(支持CAAC/EASA/FAA取证)的整机航电集成解决方案,也可提供航电合成视景、3D地形感知与近地告警、航空数据库等分系统应用。公司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在充分运用机载综合航电系统与有人机飞行性能仿真算法等技术的基础上,自研通用化GCS软件开发平台,采用"通用化、一体化架构与模块化配置、轻便化"的设计理念,可兼容适配多型号无人机,具备适用性广、性价比高、部署快捷、人机交互友好等特点。该系统可提供固定式、车载式、便携式等多种构型,其主要应用方向如下:1)为各型号大型无人机配套实装地面控制系统。客户为无人机研发制造单位、无人机用户单位等;2)为无人机飞行操作员/任务操作员提供各类模拟训练系统。客户为航空院校、无人机用户单位等;3)为无人机系统的设计、验证、评估、优化、测试等研制过程提供实装测试或模拟系统,开展有人无人协同、蜂群、云架构地面站、AI辅助决策等前沿课题研究。客户为无人机研发单位、航空院校等。智能人机交互是开展新型武器装备、航空航天、智慧教育等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2020年11月26日,中国商飞公司发布《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年)》,该报告也对未来20年全球和中国的民用飞机市场作出分析与预测。报告预计,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以上客机8725架,市场价值约1.3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97万亿元。随着民用大型客机进入量产阶段,以及军用飞机数量不断上升,预计2021年我国航电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249亿元左右。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是航电系统发展趋势,将替代联合式航电系统,未来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1-2025年,我国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市场规模将以12%左右的增速上升。2015-2019年,我国智能人机交互界面市场不断扩大,年增长均超过12%。2019年,我国智能人机交互界面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94.6亿元,增长到312.6亿元,复合增长约12.6%;未来几年我国智能人机交互界面受市场因素影响,增长幅度有所降低,但仍保持稳定发展趋势,从2019-2027年8年复合增长预计达到8.0%,预计到2027年,我国智能人机交互市场规模将达到579.9亿元。近几年来,人机交互体系和用户界面方式一直在经历着快速的演变和创新,当今我们置身于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时代,人机界面系统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变得越来越紧密。人机界面从传统的按键、控制开关等部件显示的人-机交互单一模式,逐渐融合媒体交互技术、动画、虚拟仿真等新兴学科知识,发展成为人与大数据系统相互交流和沟通,决策与执行的交互媒介。前国内正处于人机交互体系由数字化控制向智能控制自然交互发展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先进人机交互设计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技术攻关方向和面向未来高端竞争的手段和措施,在智能制造、载人航天、载人登月、教育等领域得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自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以来,强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随着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人机界面已经成为智能工业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制造2025》《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战略规划中,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5G通信、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等重点攻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落地应用,均需要用到高效、自然、智能、新型的人机交互技术,融入了脑控、眼控、手势、体感、语音、遥操作等新型交互方式,已成为智能制造、载人航天、载人登月工程、武器装备、单兵作战系统、现代教育、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关注焦点。先进人机交互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技术。未来的人机交互体系有望构建完备的智能控制自然交互体系,构建沉浸的3D交互显示系统与多通道的人机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栩栩如生和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未来的人机交互将更重视用户的直觉与感官,产品将允许用户利用自身固有的认知习惯及其所熟知的生活化行为方式进行的交互动作,旨在提高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