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天行歌创始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运载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制工作,对液体火箭常温/低温贮箱研制、动力集成、总装/总测及其地面制造装备具有丰富经验,曾参与和承担多项重大产品工作任务,产品研制工作经验丰富。

致力建立以运载火箭核心部件研发、制造为核心的商业供应链品质公司,打造中国商业运载火箭品牌制造中心。


溪山天使会发起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天使投资人、溪山读书会发起人,在北大、北师大、中山大学、中科院等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担任客座教授和创业导师。1998年开始投身互联网创业,先后创办MyWeb中国、旌旗席殊电子商务公司和3D虚拟世界平台HiPiHi公司。2012年底发起创办以“知不知,求不同”为理念,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新范式的终身学习平台“溪山读书会”。2015年发起创办了合投众推、互助创业的“溪山天使会”,投资培育价值驱动的创新创业者,助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梦想启航。



北京元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曾在国家重要的计算机研究机构工作十多年,参与并主持过多项国家科研项目的研发。具有15年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和军工产品研发经验。下海创业10余年,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汉邦高科”(300499)联合创始人之一。后被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和专业主任,研究方向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处理、图形图像处理、IT项目管理、ERP、商业智能分析、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

从2013年开始涉足个人天使投资,个人投资数家创业企业。后作为元航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之一,参与或主导了智造未来机器人、全景声科技、星河动力、超视界激光、蛟视科技、深思创芯以及航天驭星等项目的投资。




空天界:今天的采访比较特殊,九天行歌是在第五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时被溪山天使会的许晖总从北京约来大赛现场,和元航资本的新河总首次见面并最终达成合作。很荣幸在赛事期间能够促进这样的佳缘,所以我们做了一场不同轮次投资人和创始人的对话,从更多的视角展示创业者与投资人携手前行的真实案例。
先请志峰总介绍一下九天行歌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北京九天行歌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是由来自航天系统的核心技术专家和互联网企投家共同发起创办,创始团队主要在液体运载火箭关键系统包括推进剂贮箱、增压输送系统的研发、制造领域以及动力系统系统集成方面,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公司拥有多位我国液体运载火箭研发、制造领域的资深结构设计师、资深工艺/装备设计师、运载火箭结构绝热资深技术专家、火箭总装/总测专家及焊接/铆接国家级技能大师等。

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和业务为常温/低温液体火箭推进剂贮箱、液体火箭箭体研发和制造、新一代推进剂贮箱和液体火箭箭体总装产生产线,正聚焦于常温/低温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贮箱制造工艺的成熟,相关管路、箱体燃料输送技术的集成、形成部段级和动力子集的交付能力,未来将布局研发复合材料贮箱制造技术、共底成型技术、大直径贮箱制造技术等新一代推进剂贮箱制造技术等,即将形成国内首家商业火箭推进剂贮箱和箭体制造、总装和测试基地。

目前,九天行歌已经完成了全部箱体部件技术复现,攻克了大型件旋压成型、常温/低温贮箱绝热、薄壁弱刚性体变形控制等多项技术,掌握了覆盖运载火箭箭体部件制造涉及的机加、焊接、测试等工艺方法和标准规范,具备了多项箭体核心部件的研制技术能力。公司生产基地获得了当地政府资金、厂房、设备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生产基地预计年底前开工建设,建成后可以具备每年供应20-30发火箭核心部件的配套能力。

九天行歌价值目标在于致力于建立以运载火箭核心部件研发、制造为核心的商业供应链品质公司,打造中国商业运载火箭品牌制造中心。


空天界:您能不能为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领域创业?是因为您在领域技术上有很强的优势吗?还是您看好市场机会? 

在这个领域创业主要有几点原因:首先,从大环境上讲,得益于国家放开了航天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和航天内部人员从体制内走出来,在商业战场以商业形式促进国家航天产业发展和航天技术进步,我们才有机会能够转战在商业战场继续贡献我们的力量。

其次,在国家放开商业航天之后,绝大部分商业航天企业都是从火箭总体和火箭发射为企业发展切入点,但是,运载火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飞行产品,同时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程产品,有着非常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在现有的技术基础条件下,把设计师的思想能够工程化表达,并且工程实施能够达到设计师的设计要求,是一件难度非常高的工作。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脱离了国家航天制造平台的商业火箭,品控、周期和价格问题愈发凸显,甚至将成为制约商业火箭发展的第一要素,商业化的符合航天产品品控体系要求的生态产业链需求紧急,而且迫切!综合市场分析、定位市场结合我们团队的优势,我们更希望能够在硬科技实体产业,体制之外的生态供应链建设方面去多做一些事情,真正能够服务于国家大战略。

第三,对于运载火箭来说,运载火箭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产品,之下又有发动机、贮箱、飞控和载荷等一些相对独立的分系统,每个分系统又是非常专业的子系统工程产品,每一项子系统工作的技术投入和技术含量都是非常高的,需要对设计、工艺、装备、质量控制和技师队伍有很高的要求,对技术、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都很高。对于目前我们的主营业务“运载火箭的推进剂贮箱和箭体结构”环节来说,我们的团队成员原先在体系内部一直做相关的一线工作,我们拥有多位一线成长起来的设计专家、工艺专家、绝热专家和国家级技能大师等。在近10年的国家发射任务中,这一生产工作环节的80%左右的产品都是由我们团队完成的。因此在这个领域我们团队的经验非常丰富,非常有自信,非常有把握。

最后,在做市场调研和发掘到商业航天发展需求时发现,推进剂贮箱产品复杂,投入很大,并专业性极强,商业火箭推进剂贮箱是刚性需求,有可能成为商业航天产业的瓶颈,我们在创业之前对各火箭公司进行了摸底和走访,大家对我们在这个领域创业都表示非常开心,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站出来承担这部分攻坚克难的工作。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们决定在这个领域创业。


空天界:溪山天使会是九天行歌的种子轮及天使轮投资人,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溪山天使会。

2015年,溪山天使会在溪山读书会的基础上正式发起设立。溪山天使会是以“合投众推,互助创业”为核心理念,由百余名新经济的上市公司创始人、连续创业家、独角兽高管以及大学教授和科学家为主的思想领袖、行业专家和科技专家共同发起组建的天使投资人和创业导师的企投家联合体,共同致力于助力一切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梦想起航。

溪山天使会寻找和助力那些致力于以创新改变未来,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创造者。现在溪山天使会会员接近150人,累计投资50个项目,包括最近即将上市的鹰瞳Airdoc、福佑卡车以及不同行业的领先企业如踏歌智行、权大师等,重点关注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新消费和新零售、商业航天和芯片等硬核科技、数字医疗和新药研发、绿色能源等科技创新领域。

溪山天使会大概有三类人:第一类是在互联网浪潮和科创公司中成功上市或者实现并购的企业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第二类是IT互联网的跨国公司的高管,尤其是在中国管理层;第三类呢,是大型科技独角兽公司的高管,以及大学教授和科学家等行业专家和科技专家。他们亲身经历了公司在新的商业范式下的指数型增长,既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又实现了财富自由,并且大部分人人到中年,面临着人生新的选择,其中不少人开启了转场人生,进入人生新的旅程,在财富自由的前提下开始尝试去帮助更多的创业者开启更有意思、更有意义和更有挑战的事业。溪山天使会80%的成员为非职业投资人,他们虽然拥有自身本职的工作,但他们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去帮助和支持新一代的创业者成就梦想。

我们构建了“合投众推、互助创业”这样一套平台和体系。“合投众推”是指我们看好一些优秀的创始人,大家联手投资、孵化和培育;“互助创业”是指天使会成员们和创业者一起创业,在帮助他人成功的同时也成就更好的自己,经历更丰富多彩的人生,由达己变为达人,就是说从成就自己变为成就他人。九天行歌是我们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第一次尝试,志峰是从航天体制内出来进行创业的,虽然他专业知识过硬,但是他可能对创业缺少一些经验。我们希望能够积蓄更多的社会力量去帮助这些新一代的创业者实现个人梦想,同时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空天界:元航资本是九天行歌的天使投资人,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元航资本。

我想先说一下从事VC投资事业的来由和动因,当时我在我在学校做教授的时候,第二波创业潮已经开始,我的很多学生在读书期间就开始创业。学生经常拿着自身的创业项目来找我说“王老师,我这个项目挺好的,你看怎么样?投一点支持一下。”基于这种情况,我当时投资了一些学生的创业项目。当时是以个人投资者的身份,投种子轮,投了几个企业最终他们的发展状况还不错。至于为何选择继续投资初创企业的原因我想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因为做了多年的老师,就会有一种想要培养人的情结,这可能也是做老师的职业习惯;第二,我也是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因为我自己创过业知道在创业期间资金是多么的重要,也希望尽自己一份力能够支持这些年轻人创业。

回首过往,我的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毕业以后进入体制内的院所做科研;第二阶段,从体制内出来创业20年,最终带领公司走上了创业板;第三阶段。又回到大学校园里教书,教了十多年的书,培养了很多学生。我天生就是这种性格,喜欢不断地挑战新领域。退休以后,我想利用自身创业的经验和技术背景帮助这些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基于以上的想法,最终决定做一名专业投资人,我和我的学生,同时他现在也是我们公司的首席合伙人一起创建了元航资本。 

元航资本是2015年成立的一家专业投资机构,2016年开始正式投资创业项目。由于当时投资领域模糊只分为商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我们选择集中投资工业互联网。我们最初定的投资方向是科技,现在工业互联网和高科技、硬科技概念和早期的工业互联网概念和内涵已经明显地有了分野。做出这个选择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我们主要的合伙人基本上都来自于北航,并且有很深的技术情结。第二、我们当时对商业互联网的模式创新业并没有深刻的了解。有句话说“你永远挣不到你认知以外的财富”,所以我们选择做我们熟悉的东西。第三、当时对于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我们缺乏判断能力,很难判断企业的好坏。从风控角度来说,我们要对LP负责,所以我们当时就聚焦在工业互联网方向。经过几年发展后,我们越来越明确自身的投资方向,在工业互联网里面,我们投高、投新、投精、投尖。特别是投商业航天的赛道,让我们更明确了我们基本的投资逻辑。

我们不太说赛道这个概念,更喜欢说产业链或供应链上下游概念,我们认为从投资角度来说,特别是从投高科技、投产业、投工业角度来说这个概念更为精准。


元航资本基本的投资逻辑就是:以主机为牵引,从上下供应链扩展。我们不是大基金,没有雄厚的资本,也不能端着机关枪,横着站在路中间咚咚咚一通横扫扫。我们只能做狙击手,看准一个打一个,希望能够一枪一准。任何一个产业都有这个特征:主机牵引+上下游供应链建设。所以我们说以主机为牵引,任何一个产业链到最后的交付阶段一定是主机形态。所以,先看主机,后看供应链。要去寻找上游供应链里的一些关键点,这项关键点会对主机有深刻的,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

我是研究计算机出身的,原来在军工院所里参加或负责了很多重点课题,一直在和计算机软件打交道,或者说,一直在摩尔定律圈里努力。但实际上我越来越喜欢去投硬科技,也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也越来越喜欢投被物理定律限制的东西,而不是被摩尔定律限制的东西。我们国家的制造业需要去做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在这方面,其实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我们元航资本的投资方向:第一、要符合国家大局的发展方向,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大的发展方向走;第二、在这个方向里面寻找一些具有突破性、替代性的企业合作;第三、寻找受到很好训练、有很多工程经验、勇于创新的团队和个人去帮助他们,为我们LP获得更高收益的同时扶持这些优秀企业,为国家的制造业做贡献。这是我自己的理想,也是元航资本的目标。


空天界:九天行歌处于产业链的哪个环节?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些它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您觉得未来做总体的公司会去做这件事吗? 

从产业、产品、技术几个方面来说吧:

首先,刚才说过对于运载火箭来说,他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产品,它的复杂程度可以说是现代工业里最高的,一发火箭有接近十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组成一个整体系统运营,每个部组件的可靠性都可能对火箭发生致命的影响,用曾经的产品经验来说,一发火箭的每一个零部件小到一颗螺钉都开过论证会!因此毫不掩饰的借用spacex马斯克的话“设计一发火箭的难度是1,制造一发火箭的难度是10,建造一个火箭生产线难度则是100”。我们团队的工作从产业上来讲就是在做这个10和100的工作,属于硬科技工作。

第二,从产品上来讲,运载火箭有几个大的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比如组成火箭的有发动机、推进剂贮箱、飞控和载荷等一些相对独立的专业性很强的大的子系统,上述每个子系统又是一套非常专业的复杂系统工程产品。大多数火箭总体公司的目标是立足于火箭主机和发射的总体市场,但对于九天行歌来说,我们是横向的定位,也就是把火箭产品总体拆分成几大部件进行研究。我们目前的主营业务“推进剂贮箱”,是液体运载火箭的最关键分系统之一,是液体运载火箭箭体结构的主体,除了作为液体容器实现推进剂的贮存、增压输送等功能,也是箭体的主要承力结构。火箭推进剂贮箱占全箭箭体结构体积80%、重量60%以上,成本占全箭的25%左右。液体火箭贮箱是商业液体火箭中最关键的上游供应链产品,也是工艺过程复杂,技术和工程门槛高,技术和人才稀缺的一个领域。因此我们的项目从产品上来讲是液体火箭结构的主体和燃料输送的核心环节。

第三,从技术上来讲,为了更方便理解,把运载火箭的技术按队伍类型可分为设计师队伍、工程师队伍、工艺师队伍、质量师队伍、技师队伍和其他辅助的技术团队等几个环节,这些队伍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运载火箭工业体系。

火箭总体单位大部分都是设计师队伍,他们对产品的基本结构、动力分析、性能控制等方面做出总体设计。每一个产品的落地又涉及到像新河老师说的物理定律的一些东西,它不在理念的这个层面上,而是要把理念落实到物理定律上。这就涉及到工程师把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实物化、工程化。然后工艺师通过工程师的理念,对工程进行步骤和环节的确认,再交由技师最终执行,最后由质量师评价整个产品落地的过程,这样才能制造出一套可靠的、符合设计师理念的产品。

我们项目所作的工作就是把设计师的思想工程化,把设计师的作品用工程的方式去表达,使工程产品符合设计师的设计指标。因此,从技术上来讲,我们的项目是工程师、工艺师、质量师和技师等的能力集成,把产品用工程手段去落地的环节,就是前述的这个10和100的环节。九天行歌是工程师、工艺师、技师和质量师组成的一套体系队伍,也就是说我们是落地的环节。

最后,至于火箭总体公司以后会不会做这个东西?就我们推进剂贮箱而言有400多道工艺,涉及到几十个专业,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投资成本非常高的产品。经过我们测算,一个火箭公司如果自己去做这个产品,发射量不到一定发次会亏本。也就是说达到一定的发射量之前,火箭总体公司不会去涉足这方面的工作。另外,这个产品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除了硬件投入以外,需要有一个团队来支撑。目前在国内,涉足这个行业的人员非常少,甚至少于从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的队伍。之前一些头部企业在和我们交流的过程中,也有意的放缓这个产品维度,同时希望我们能够更快的站出来成为商业航天体系生态中重要一环。 

对于整个商业航天来说,目前的一个共识是大家作为几个核心,在同一套航天品控质量体系下形成一个生态圈。这样分工合作的体系会更加有利于商业航天的发展。其实在院所航天体系内,大家也在独立核算,因为如果一个企业太庞大就会造成很多弊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一块做好,那么其他航天企业也许不会再进入这个领域,这样也形成了我们的独家性。

空天界:贮箱作为火箭关键部件,价值高、投入大、制造难度大,您对实现高品质制造有什么考虑?如何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火箭贮箱制造难度大,风险高,对制造工艺水平的要求很高。一个小环节的失误可能带来巨大的价值损失。九天行歌团队多年从事火箭贮箱制造及其生产工艺研究,参与了上千件合格优质贮箱的生产制造、测试和交付过程。经历了上百次的成功发射。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也总结出贮箱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同时对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产品品质,有很多思考和分析。现在在商业这个新环境和平台上,可以充分、自主的去一一尝试实现这些技术的创新与变革,借助前沿的制造工艺和高效的产品研发平台,我相信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成本,从而形成产品效益优势,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与此同时,还将继续弘扬一贯航天高标准制造的要求,以航天精益求精的作风,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助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实现中国制造向品质制造的转化。


空天界:从天使投资人的视角,您为什么会看好航空航天?

之前我对这个行业是完全不了解的,或者说我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科幻小说水平。2018年, 溪山组织了“新疆走读”活动,我们非常有幸的邀请到了一位航天科技界的泰斗——欧阳自远院士,欧阳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对航天未来发展的看法。那次分享对我的震撼非常大,原来觉得不可思议的事从一位我们非常信任和尊重的老先生嘴里说出来,太空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采矿、太空发电都将成为可能。

在这次分享之后,我对航天领域开始产生强烈的兴趣。与此同时,我看到原先从事互联网的马斯克和贝佐斯,也进入航天领域并开创出一番全新的事业,甚至试图让人类走出地球成为跨星际物种,这给我很大的启发和触动。2015年之后,中国商业航天的大门打开。当时我有一种感觉:这扇门的打开就像2000年的互联网一样会出现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创新机会和发展空间。2019年春季的一个晚上,我因我一位好朋友的介绍,在德胜门附近的一家书店咖啡厅认识了王志峰。我们本来是在讨论另一件事,结束后我随意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不去投身商业航天的创业?中国一定会在未来十年诞生让人类走向太空的商业航天全球性的优秀企业。”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他两眼放光。我们在关门了的书店门口的路旁聊到很晚,我也告诉他,只要你愿意投身创业,我们溪山天使一定会帮助你去实现这个梦想。 

新的航天时代已经到来了,从投资的逻辑来讲,商业航天首先从火箭发射开始,然后一定需要建立市场化的新的产业供应链,以贮箱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配套会变得非常有价值。恰好志峰是做这个的,是这个领域里少有的人才。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应该做合适的事情。那个时候志峰还有一些犹豫,我们等了他一两年,希望志峰能早日开启新的迈向星辰大海的创业旅程。我和他讲“不管你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是在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做贡献”。在中美的竞争格局下,美国以space X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已经遥遥领先了,中国需要一批商业航天的市场化的力量聚集起来,共同推动整个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 


空天界:您能否分享一下投资九天行歌的决策过程呢?这个企业的什么地方打动了您? 

我们之前在航空航天领域投资了星河动力、微纳星空和航天驭星几个主机类项目。我们认为在主机牵引这方面,已经占住了几个关键点。按照我们的投资逻辑,我们开始关注上下游的供应链,寻找供应链关键点。贮箱是一运载火箭上游供应链的最关键环节之一,成本占到或火箭整体的近30%,同时属于一个重型制造业,它的重点可能不在于设计而在于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因为培养一个有能力的技师所花费的时间不会少于培养一个优秀的主任设计师和高级工程师所花费时间。就整个商业航天的产业链来说,我们认为商业航天产业链一定要建立自身能够生产关键零部件的供应能力,不能只依靠体制内的部件供应。如果产业链不稳定,就无法形成一个健康发展的商业航天生态。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也是我们的一个投资重点。

整个商业航天产业供应链,越往上游,企业越少,越往下游,企业越多,这也是产业的基本特征。所以从运载火箭供应链的角度分析,推进剂贮箱这个火箭最核心的部件一定是个非常好的投资标的。它的产值高、影响大,又是重工业中的关键制造业,国家政府会重点扶持。我本身在年少时候的飞天情节和现如今自身的专业背景、所从事职业领域,让我对商业航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时候国外一些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成功给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再加上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这些因素叠加起来让中国商业航天的创业者看到了未来。我们内部用了半个小时做出投资的决定,但其实在这个决策背后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对技术的深入了解、对团队和王总本人性格的摸索、对未来市场的预测。我这次的投资分析报告写了140多页,是我所写的投资分析报告里最长、最辛苦也是最值得的一份。

志峰本人工程师风格浓重,企业家风格还要培养。我们不光要能干,还要能说,当然最核心的东西还是产品。他们这个团队汇聚了做贮箱技术的最顶尖的人才,有了这个团队,我们就能做任何事情。因为航天科技是高科技,但绝对不是新科技,经过中国航天人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很多的技术都已经成熟了。只是在之前是封闭的,养在深闺,养在体制内,现在体制内开了个窗口,正所谓“昔日王谢堂前燕,今日飞入百姓家”。所以对于整体市场的前景和九天行歌团队的能力,我们非常信任。

我希望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对自然规律敬畏,对科学规律的信仰,认认真真做产品,做好产品,做新产品。一个人最初的成功看你的机缘和机遇;能飞多高,看你的能力;能走多远,就看你的人品。产品最能体现人品,我现在在读一本书——《隐形冠军》,书中列举了很多德国和日本的中小企业,讲述了那些人对他们产品的态度,他们将产品的意识融到自身的日常行为中去。并且阐述了如何去做一个“好人”,因为“好人”才能做“好产品”。我觉得这种观念非常好,一个好人,一个人品好的人,才能够持续做好产品。我始终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产品,我对志峰他们唯一的要求和希望就是持续创新,做好产品,做新产品,做最牛的产品,做中国最牛的贮箱火箭总装基地。未来不仅为商业航天服务,也为国家航天任务服务。 


空天界:您认为九天行歌项目的天花板有多高? 

关于他们项目的天花板我们是做过性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的。这个逻辑很简单,市场规模最核心的参数就是未来3-5年我们国家要把多少公斤的载荷送到轨道上。我们做了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未来5年有3000吨载荷要进入轨道。一枚火箭搭载6到10个贮箱,一个贮箱平均价格是200 -300万,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算出市场容量,或者说天花板,再者,我认为在未来的2-3年内在商业航天界他们不会碰到强劲竞争对手,我非常信任和看好九天行歌。


空天界:刚才新河总从产业链角度介绍了九天行歌,想请您从“人”的角度介绍一下九天行歌的优势。 

创始人应该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但什么叫合适的人呢?志峰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为航天而来。他现在只专注于运载火箭贮箱这件事,且恰逢其时。好的创始人就是眼中有光,心里有火。我对这个产业的研究没有新河老师那么深刻。但我们做天使投资的就是想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背景下找到那个正确的人。一位大学毕业就到航天一院,和外界很少联系的研究人员肯定对市场比较陌生。但毫无疑问,他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航天科技火箭供应链上的成功的创业者。今天的志峰和两年前的他完全像是两个人,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梦想和使命,这让他变的更有力量。我认为志峰应该在这个舞台上,去做一件伟大的事情,这也许是他唯一的人生选择。


我看项目会非常理性,但我看人其实是不那么理性的。我第一眼看志峰,我就喜欢他,因为他本身就带有工程师那种特别实在的面相,所以我感觉我们都是好人。因为我也是工程师出身,但后来做企业、做老师经历了很多,慢慢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志峰可能再过几年也会发生变化,但我觉得他内心最本质的东西是不会变的。看创业者,我还是会稍微感性一点,因为太理性的话,很难和创业者深入沟通、交心做朋友。因为作为投资人,我们可能会陪伴着创业者走过很多年,我们不仅是合作伙伴,还会成为朋友,所以要带有理性来做事,带着感性来看人。 

最重要的是志峰有几大特质:第一、他是这个行业中不可多得的优秀核心人才,又有敢于冒险一往无前的创业心态。第二、他是一个很踏实且务实的人,同时人还非常厚道,值得信任。我也非常高兴,新河老师能够和他“一见钟情”。因为新河老师的好恶溢于言表,他第一次看到志峰,就满脸真心和开心,我就对志峰说:“他肯定喜欢上你了。” 


空天界:能谈谈您创业之后的感受吗?作为创业者,您切实感受到了哪些政策和体制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是否释放了航空航天产业创新的力量?

我发现创业包括融资之后自己的变化其实是很大的。从原来的体制内走出来去创业,类似于一个家养的动物走向野化的过程。之前在体系内,我们有依靠,不用去担心太多其他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危机感。但在融资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危机感,一种需要自己去拼搏的感觉。但在两位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九天行歌对公司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都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和确认,我自身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体制放开以后,商业航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技术迭代速度远远高于原来体制内的进步。另外国家也在加大力度把这个产业从科研产品拿到真正造福老百姓的工业产品上来。今年两会一个代表提出:要建设商业航天的纯商业发射场。在这个大环境下,商业航天公司能够发展得更快。国家在总结经验,一步步释放政策的同时,把我们整个行业快速的往前推进,并激发产业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国家的政策对我们商业航天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立竿见影。 


空天界:您认为越来越多的航空航天领域的创业者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所有的航天企业核心创始人团队都是体制内出来的。因为只有体制内出来的才能干这件事情,因为这门工程技术本来就在体制内。我问过他们为什么出来创业,大家的回答多种多样:情怀、抱负或者其他,总的来说,我总结是“不甘心”。不甘心开始工作的那一天就知道退休那天的样子,不甘心按部就班的一条道路走到尽头。我认为每个创业者最底层的心态就是出来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就像笼中的鸟儿盼望着无垠的天空,栏中的马永远想在广阔的草原奔跑,只有从圈养的变成野生的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当然只有想法和观点也不行,还需要有勇气在合适的时机走出这一步。不甘心归不甘心,没有勇气也就是说说而已。 

我觉得航空航天的春天到来了,尤其是航天领域打开了一扇大门。一方面在体制内大量积累的技术逐步开放和市场化。另一方面,其他新兴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共同在推动整个航天科技的快速进步,太空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发电,太空采矿都变得可能。这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金源源不断的进来。 

前段时间我碰到一位从美国名校回国创业的教授,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出来创业?”他给我讲了一个观点:“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最大的创新力量,包括资金和人才,都会来自和集聚在企业,企业是创新的最大推动者”。他受马斯克的影响,虽然当时NASA资金充裕,但是马斯克凭一己之力集聚了巨量资本和大量优秀人才,他改变了航天科技技术创新的格局,开创了全新的未来,他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中国现如今处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硬核科技一定要迎头赶上。中国在2014年打开大门,放开市场的力量,我认为这会发生一个很大的化学反应并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同时也会诞生更大的机会,虽然这个机会今天还无法预测。但我觉得我们今天是进入这个以前“身在大院人不知”的深核科技的黄金时机。 

我希望志峰所带领的九天行歌能够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展。因为它要满足的不只是商业航天,也要为整个中国航天产业做配套。一个国家的竞争实质上是配套产业和核心供应链的竞争,是产业链整体的竞争。未来九天行歌也完全可能借助和发挥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航天产业的中国智造。


空天界:您觉得航空航天产业自身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九天行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接下来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目前来说整个行业的挑战是很多的,第一、这个行业涉及到的专业太多了,每一个产品都非常的细分。而且航天产品特别讲究品质和可靠性,讲究零缺陷。如果没有一条完整的生态供应链,没有一套公认的行业标准,商业航天的品质化落地是非常困难的;第二、国家放开的力度对行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三、从投资上来讲,航天产品每一个环节都是高投入环节,资金支持是这个产业的一个重大挑战;第四、从技术上来讲,国家的政策非常明确,但释放的力度还在逐渐适应环境。商业航天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迭代才能快速发展,需要同仁们的共同努力去做出更快更好的成绩,

公司面临的挑战,除了上述行业各种挑战之外,更加聚焦,也是就是上述内容的提炼,政策大环境不用说了,目前资金和专业人才是各家公司包括我们最大挑战。无论多大的事业,都是由人干出来的,专业人才是关键因素,脱离的体系内的大的平台,人才变得会更加不稳定,如何聚集人才,留住人才,留住人才的智慧是我们的共同课题。

九天行歌立足于建立以运载火箭核心部件研发、制造为核心的商业供应链品质公司,成为空天界的IBM,为国内乃至全球商业航天企业提供定制式和货架式的火箭核心部组件,打造中国商业运载火箭品牌制造。


空天界:从投资者的视角,您觉得航空航天产业自身发展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想为刚才志峰所说的创始人的挑战补充一点:创始人如何尽快的转变角色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商业航天的创始人大部分都是做技术出身的,缺乏管理团队、应对市场竞争这些业务的相关的能力。大家还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创始人能够带领团队走多远,取决于他角色转变的能力,是否能够适应行业发展。就是说我不仅要会生孩子,还要会带孩子,不仅会带三岁的孩子,还能应付青春期的孩子。

从整个商业航天的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其实还处在早期阶段。虽然现在头部企业可能不缺少资本的支持,但从目前来看技术的承接性、公司的管理和质量控制这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现在的商业航天,怎样把产品做出来且迅速地进入商业化?能不能尽快做出一个完全符合商业化需求的、稳定的、性价比高的航天设备?这些都是现今面临的挑战。我认为我们现在还没有人走到这一步,我们希望大家能尽快的走到这一步。


空天界:针对航空航天产业,您会从哪几个维度筛选备投企业?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更愿意投掌握工程技术的企业而不是掌握科学技术的企业。企业最后的目标是做出产品,什么叫产品?产品就是给用户交付一个符合他需求的东西。怎么评价产品?从两个角度,一是它的功能;二是它的性能。其实很多科学技术原理性的东西早已已被解决了,但当别的产业和技术发展起来帮助了这门科学技术达到实用化,这时候它才叫成熟了。成熟的意思是不仅有功能,而且它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本问题都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 。评价一个企业最终就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做出一个产品,并且这个产品有更高的性能,更完善的功能,更低的成本。技术创新的本质就是不断的去发现替代物,这几个点是我最关注,我们最希望找到替代物。

替代有几种含义:第一、性能价格比极高能够快速替代掉这个行业的类似产品。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或者新的材料,它的性能指标具有碾压性,这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第二、在某些点有比较好的性能;第三、进口替代。这三种替代作用是我们去判断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 


空天界:您怎么看待科技项目的早期投资?未来主要的投资方向在哪里?

溪山做投资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在溪山的帮助下,走出了一些不错的企业。溪山这种早期的投资联合体,比较擅长和一些硬核科技的科学家或科研人员一起合作。我们发现和有科研背景的人合作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相互欣赏,惺惺相惜。就是他觉得如果你能够理解他、和他投缘,他会很容易和你合作。溪山的文化更加温和一点,像溪山的溪水一样作为一个陪伴者、滋润者存在。我认为天使投资或者种子投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些母性的东西,不要太过强势。要能和创始人交朋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早期的投资者功利性目的性不要太强,要有天使般的出发点。和创始人心心相通,互相信任才能让投资合作成为可能。这个前提下一起合作,大家的感觉也可能会更好一些。所以天使投资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更多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而且一旦建立这种关系,我们希望能够成为终身的朋友,一直走下去。 

对于投资方向,我们希望给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现在大部分溪山天使已经过了那个追逐名利年龄和心态。不是说我们不要名不要利,我们也需要名需要利,但那只是副产品。有五个投资方向我们是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一、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我认为中国的制造行业面临着一次比较大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第二、新零售、新消费方向。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而且中国的国民自信心越来越强,会孕育出更多满足中国本土市场且走向全球市场的消费品牌。这是中国未来 10 -20 年的巨大机会,零售不像原来那样和客户没有连接,将来会和客户连接、和供应链连接、和运营方连接,将这些通过数字化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零售模式;第三、硬核科技,包括航空航天和芯片制造等。中美竞争会带来很多硬核科技创新创业的机会;第四、数字医疗和新药研发。这也是一个会出现很大改变的行业,一方面创新药出现的速度会更快,因为研发工具的不断改进和提升,新药研发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家对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也提高了。同时,我们进入了一个百岁人生的长寿时代,需要数字医疗,让生命体征数字化并实时监控、预警以及及时干预成为可能;第五、绿色能源。这是一个百年一遇的大机会,中国大力推动“双碳”进程,这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一个国家、一个产业的进步离不开能源的进步。以往的能源都是靠化石能源,接下来都要靠再生能源。

我们更希望看到对未来有改变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我们不一定都懂,现在也不是都很了解,但我们会找到那个懂的人和他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推动这个时代的到来。这五个方向是我们目前追踪的重点。其中有根主线就是数字化技术,我们认为数字化技术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驱动力。无论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新药研发还是航空航天,都涉及到数字化技术的介入。我们大概是朝这个方向去布局,但总体上来说,我们还是一群比较随缘的人。


空天界:您能不能分享融资创业的感受,给其他的科技创业者分享一下经验。 

现在说被投资的感受确实有几点:一方面投资人都是我们社会里的精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非常准确的。得到了这些投资人认可,我感觉非常幸运和非常高兴。这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对自己自信心的肯定。另一方面就是感觉自己可以干事了,我们蓄积了很久的力量。投资人的加入、资金的注入,让我们能够把我们自己想干的工作、自己的业务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同时像新河老师说的一样,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发生转变,不断的认识自己。从一个技术管理人员逐渐的向社会人员、向市场的竞争者转变,从思想、作风等各个方面不断地调整自己。同时一路过来的创业感受,你现在经历的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刻保持将要打硬仗、打狠仗的心态,勇往直前!


空天界:最后请三位分别做个总结,结束我们今天愉快的采访。 

我们希望未来中国航天发射火箭中,都有九天行歌的核心产品。人类必将走出地球,实现真正的自由,这个行业正处于窗口期,只要我们定位准确,就一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 

我和志峰认识之后结缘了航天科技,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未来,对于我们每个业内人来讲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合作,共同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九天行歌要承担起为日月星辰安放安属的重要责任。希望九天行歌能够一路高歌猛进,真正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为我们的卫星安放安属。  




溪山天使会是以“合投众推,互助创业”为核心理念,由百余名新经济的上市公司创始人、连续创业家、独角兽高管以及大学教授和科学家为主的思想领袖、行业专家和科技专家共同发起组建的天使投资人和创业导师的企投家联合体,是一个无边界的共享和赋能组织,一个超级合作者,共同致力于助力一切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梦想起航。

溪山天使会会员为邀请制,以个人会员为主,同时也吸纳部分符合资格条件的机构会员和家庭会员。截至2021年7月底,溪山天使会累计个人会员超130人、机构会员7家。

溪山天使会寻找和助力那些致力于以创新改变未来,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创造者。自2015年6月7日正式成立至2021年7月底,溪山天使会累计投资39个项目,重点关注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新消费和新零售、商业航天和芯片等硬核科技、数字医疗和新药研发、绿色能源等各个创新领域。


北京元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编码:P1023724),专注在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并购重组等业务领域。元航资本当前共管理了六只人民币基金和一支美元基金,管理总规模超过16亿元人民币。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由具有多年风险投资经验的资深投资人、大学教授、ICT技术专家和成功的企业家组成。团队多数成员具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背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高精尖科技和先进制造领域具有15年以上的天使、PE/VC、并购/IPO经验以及深厚的专业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经验,同时,公司还建立了一支由来自于国内顶尖高校,国家级研究机构和大型的高科技企业的一流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

元航资本(Essential Capital)投资方向聚焦于国家新一代创新战略的新兴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重点关注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技术和国家级重要科研成果转化技术。主要投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医工交叉和高端医疗科技(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设备及关键零部件、高值耗材、AI医疗)、新材料等创新性高科技产业。投资对象为具有市场潜力的原创性、高科技、高成长性的技术驱动的创新型企业。并在这些领域和赛道成功的投资了一批优质企业。


九天行歌成立于2019年8月,由航天领域专家和互联网企投家共同创立,专注于运载火箭核心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和业务为常温/低温液体火箭推进剂贮箱、液体火箭箭体研发和制造、新一代推进剂贮箱和液体火箭箭体总装产生产线,正聚焦于常温/低温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贮箱制造工艺的成熟,相关管路、箱体燃料输送技术的集成、形成部段级和动力子集的交付能力,未来将布局研发复合材料贮箱制造技术、共底成型技术、大直径贮箱制造技术等新一代推进剂贮箱制造技术等,服务于商业航天和国有航天单位。


市场空间

2015年,以火箭发射为代表的民营航天科技公司登上历史舞台。截至2018年底,中国诞生了123家民营航天企业,累计融资超过100亿。预计2021年开始,中国陆续进入商业运载火箭发射的爆发性增长期。2021年开始,民营运载火箭发射将达到5发以上,民营液体运载火箭开始登场,体制内液体火箭发射不低于30发,预计五年后国家队液体火箭发射量将翻一倍以上达到60发/年以上,同时形成民营火箭和国家队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十年内火箭发射形成航班制,每年发射不低于100发次。

受美国星链计划的影响,我国开始布置同类的鸿雁星座计划、虹云计划及夔龙计划等,2021年4月29日,鸿雁星座计划、虹云计划等星座计划合并,成立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星网“),统一调配中国通讯卫星发射及运营任务。卫星互联网首次作为信息基础设施被纳入国家“新基建”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据国际电信联盟(ITU)披露文件,中国以“GW”为代号申报了两个低轨卫星星座,共计12992颗卫星,分布在距地面590公里至1145公里的低轨轨道,频段为37.5GHz—42.5 GHz及47.2GHz—51.4GHz。

据计算开发天基通信系统,每年有几百颗卫星要发射,并且每年还要有相当数量的补星,所以近几年火箭的需求量大增,从2018年,国内火箭发射量基本提升了近一倍,作为火箭结构主体,2019年运载火箭贮箱需求量近400个,而系统内当年生产能力为200个左右,缺口近200个,只好用备用贮箱填补;当下,贮箱产能已成为商业运载火箭发展的瓶颈,根据实际数据和有关公司的产业规划,过去三年火箭发射需求增长年均超过30%,对于贮箱而言,预计未来5年贮箱需求量每年将以不低于50%的速度增长。

目前在系统内,贮箱根据箱体体积大小和用途,单价为从(250万~2400万)/个不等,按不分直径贮箱平均500万/个计算,2019年国内贮箱市场基础值约为20亿量级。未来十年,以系统内每年不低于50%的增量,商业航天每年50%的增量计算,每年贮箱增量为6~10亿量级(不含战略武器系列贮箱)。

预计到2023年,我国贮箱市场需求规模不少于50亿元,市场产能缺口约20~30亿元,之后仍将在5年内保持50%以上的需求增量。

“火箭推进剂贮箱占全箭箭体结构体积80%、重量60%以上,成本占全箭的25%左右。液体火箭贮箱是商业液体火箭中最关键的上游供应链产品之一,是火箭重要和大量的消耗品,也是工艺过程最复杂的产品,技术和工程门槛非常高”。由于产品用途特殊,技术和工艺都长期封闭在国家体制内企业中,导致贮箱领域的技术和人才非常稀缺,特别是优秀的高级工匠更是稀缺,未来在商业航天市场上,能够从事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贮箱生产和制造的企业可能不会超过2—3家

全球商业运载火箭发射市场已进入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天基“新基建”、太空生物工程、太空旅游、登月、替代飞机的亚轨道运输的高速运载工具……,仅根据我国商业航天目前发布的星座星网计划,按保守估值,未来8—10年内,将会出现“万星千箭”的盛况。这将意味着千亿级别运载火箭市场,300亿—400亿的贮箱市场。这市场将在未来2年内开始爆发。九天行歌做的是为我国民营及国有商业火箭公司提供液体火箭产业链环节的配套,从而为国家整体航天制造能力提供补充和备份。

行业价值

火箭公司做发射运营,马上就要涉及供应链问题,以前在研究院里,大部分采购是从院里进行的,评价体系有专门的部门来做。但是现在我们做公司,从外部采购产品,没有了专业评价体系,产品质量可能变得参差不齐。这要求我们必须组建一套供应链的体系和航天社会行业标准。

为了弥补这个空缺,现在九天行歌需要着手供应链体系的建设,我们之前也是做动力系统和火箭全生命周期的制造,基于这个背景,我们知道什么产品从哪里出,哪个工艺在哪个地方更强,所以现在才可能将他们去组织起来,去构建供应链。

目前市场上现有政府和军方发射市场,贮箱供不应求,未来市场更好!该项目是国内独一无二、具有稀缺性的项目,行业门槛高、目前无同类民企,竞争少,团队核心成员均是业内资深专家,主导产品高利润(40%-50%)、低风险,产值大(15亿/年以上),相对当前航天发射公司,该项目前期给各航天发射公司包括国营航天企业专业提供推进剂贮箱,预期风险更小,预期收益却很大,后期掌握火箭一大核心落地产品,发展前景更为广阔、顺利,另外,有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后可争取多项国家政策支持。

其次,随着欧美疫情快速爆发,多数欧美国家也采取了封关等措施,严重影响了经济和贸易;多数专家预测今年经济会大幅下滑,一般工业产品定会受到巨大影响;专家分析未来两年基本不受影响甚至利好的产业,一是部分医疗器械,二是国防军工和航天,三是互联网企业;那么最有利的就是逐步转向国防军工和航天产业。

发展趋势

航天,是人类冲出地球的必由之路,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从爬行到行走、从陆地到海洋、从空中到空间,人类必将征服引力,迈向遥远的星球。航天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体量越来越大,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已经无法承担从地面走向近地空间,再走向深空的人类活动,发展商业航天是解决这一限制的不二之选。

近几年,航天事业逐渐从传统的服务国防、探索太空,转变为商业服务,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同时,全球商业航天的快速推广,又极大的促进了航天技术的快速进步,产生了运载火箭重复使用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天基星链等等,这些新的技术又极大的推动着全球航天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形成了行业良性快速循环。近几年全球航天产业发展增长中,商业航天规模占比接近3/4,2017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3835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485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将达8000亿元(其中运载火箭约占30%);商业航天已成为带动全球航天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包括卫星制造、运载火箭发射、空间站、发射基地及相关设备等。

2015年我国开放了商业航天市场,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蓝箭空间、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十几家火箭公司相继成立,虽然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都处在技术积累的初始阶段,尚不具备发射液体火箭入轨的能力,但是仍然被社会资本异常看好,2015年成立的蓝箭和之后的星际荣耀公司,目前估值分别是100亿元以上,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必将至少占据中国航天产业半壁江山,通过模块化的交付,最终达到了全面提升发射的质量、数量、效率和运载能力的效果。


推进剂贮箱,是运载火箭的核心部件之一,占据箭体结构体积80%和重量60%以上,是发动机输送系统的核心,是箭体的主要承力结构,是火箭消耗品和必需品,通常运载火箭贮箱价值占火箭的1/3。目前国内推进剂贮箱制造技术掌握在三家国有企业手中,分别为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即航天科技1院x'x'x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院xxx厂)和成都7院xxx厂,其中以北京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生产经验和技术能力最丰富,国内80%以上运载火箭贮箱和火箭武器贮箱均出自此处。目前除了九天公司之外,还没有掌握推进剂贮箱生产制造技术的民营商业公司。总体来看,贮箱制造技术含量高,业内专业从业人员却较少,当下商业航天企业液体火箭发射试验只能依托体制内公司生产的贮箱,由于体制内任务的密集和生产环节管理体制的繁琐,导致贮箱不仅成本价格非常高,而且周期不确定,民营火箭公司虽身为甲方却处于劣势地位,非常不利于商业航天的发展。

九天公司已经完成前期与蓝箭空间、星际荣耀、深蓝航天、中科宇航等近十家火箭公司的意向性对接,客户反映非常积极,称其犹如雪中送炭。另外,国营方面,由于我国国家政治发射任务近几年陡增,而国营航天企业产能均建立自50年代的技术体系,技术迭代非常慢,生产效率低,其产能缺口也非常大、远不能满足当下我国航天火箭市场的增长。九天行歌公司目前已具备推进剂贮箱的结构设计、制造技术能力,其产品供应和销售对象主要是面向国内十几家商业航天企业和国营航天企业,未来也瞄准国际和国内卫星网络通信集团公司的大量发射需求市场。

总而言之,随着商业航天的快速崛起,航天发射需求的快速增长,分工细化、团队作战的需求更加迫切,商业航天不可能再遵循国有企业大而全的模式,商业化的贮箱供应环节迫切需要建立,以有效降低体制内外贮箱供应成本、缩短贮箱供应周期和提升贮箱质量和可靠性,扩大贮箱供应产能,支撑庞大的商业发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