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95(1999年5月)以后,国家对航空工业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对新型飞机的预研、科研、批生产能力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这二十多年里我有许多工作体会,今天想和各位投资人及市场分析专家们分享。
利润低,是因为国家对军品实行成本加5并免税的定价方式,沿用了很多年。近期有所调整,增加了税收,但对利润的控制仍然十分严格。成本高,意味着所有费用都能进成本。只要有任务书,任何花费都可以报销。尽管军品利润低,但是参与军工生产孕育着巨大的机会: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需要,航空产品是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载体,国家对航空工业给予了重点扶持。在航空产品的预研、科研、生产三个阶段都有巨大的投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费用基本可以纳入国家的成本预算内。所以虽然利润较低,但有国家政策扶持,发展前景广阔。
1. 与苏俄合作进行飞机维修、制造,最近的就是专利生产线引进苏27的11号工程。2.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与欧美国家合作,如引进英国斯贝发动机,与麦道合作生产MD-82,以及与美国的格鲁门合作进行军机改装,与欧直合作研究直升机EC-120,EC-175。在这些飞机、发动机的设计到制造过程中,我国学到了很多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了大批干部。3. 自研飞机,其中包括歼82、歼10、歼 20、运20、ARJ21以及现在的C919 。这些飞机的生产中有我们的反向工程,有我国自己的理论建模,且这些从理论、设计到后续的试制、批量生产等相关技术都已经成熟。例如歼10战斗机完全是我国自主研发,歼11的生产线许可证也得到了转让,零部件全部是在中国进行生产。
自研阶段分为三部分,预研,科研,批生产。预研是指提前20年便开始进行研究新机的理论验证。我国是在995以后才开始搞现代飞机预研的,比较典型的是轰20,到现在还没有揭开面纱。预研、科研对理论、人才、试验设备的需求都非常大,国家投入大量外汇进行国外采购。这种倾向在试生产阶段的设备采购上也很突出。虽然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定的航空预研、科研、生产能力,但在转批生产阶段以后,能力仍然严重不足,国家投入的资金也达不到相应需求(给市场资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现今我国急需摆脱长期反向工程带来的束缚,建立自己的理论验证、设计验证、试生产、小批生产和批生产的规范与流程,建设新理论验证装备,如:车台、风动和试飞等。投资人要特别关注学校,科学院所以及一些国防工业外的新理论、新技术研究,他们能够带来一些全新的发展路径。
1. 在后续技术改造过程中已失去国外供应链支持,必须创建基于国内技术的保障体系。
2. 经过市场检验的体制外技术可以迅速地进入体制内,在供应商评价以及供应链建立中都会得到优先考虑。航空工业为经过市场检验的技术,尤其是资本市场培育多年的赛道产品进入供应链敞开了大门。3. 大学里对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的研究,对新机的研制以及飞机战役、战术指标的提升,都会带来帮助。4. 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飞机,新装备,新机会。
具体原因:外部的军事压力增加,军队对于航空产品的要求提高,需要行业“降本增效”。但是,整个行业能力不足,管理落后。在复杂的机加件、复材、理化检验、机载配套、仪器仪表传感器等方面能力不足;飞机配套的供应链管理落后,主机厂压力巨大。这些现象需要大量的投入,可目前国家的资金不足。可以采用各种商业模式解决主机厂能力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所以,航空工业需要一些民营资本,包括民企、装备制造和技术提供的相关学校、研究所、体制外项目团队参与航空工业的发展。另外,现在的批生产转型面临国外设备禁运,应当扩充供应商,完善供应链,辅导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航空产业。然而,军工的相关项目,涉及到的企业封闭,且门槛高。所以对于产业投资来说,会有一定困难。对于投资来说,哪方面的收益会更好?航电、机电、复材等都是可以立刻产生效益的产业。比如中航复材,它在发动机、飞机零部件以及飞机装备都有巨大的需求,而且如今新材料的应用场景很多,在老飞机型号上的使用也是机会巨大。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就是投资不足。以前,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一些进口的机床、材料,包括芯片、元器件,导致我国这方面生产能力严重缺乏以及突然断档,但这也成为了投资航空产业的机遇。风险方面,建议投资单位与国资的基金进行合作,与学校和体制内的单位合作,这样会对资质审核、后续融资以及一些体制内的评审有所帮助。虽然与国资合作后会有一些制约,但如果是完全的社会资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问题。
以前,我国的航空工业非常封闭,供应链也是完全体制内的。如今,在需求巨大、资金不足、要求严格的情况下,虽然国家对供应商标准和供应链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改,但仍不能满足需求,主机厂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成飞和洪都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园,实现相当部分零部件外委,这为外部供应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主机厂的需求与部署,同时也要知道集团管理的门槛和总体要求,国家的标准和指导方针。
在组织变革方面,波音对供应链采取的管理一直走在前列。波音强调自己的研发、装配、销售和服务,生产核心就是建立自己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用所谓的波音语言号令天下。如波音对承包商有两个要求,第一是在体系内不断降价,即CCIP(continuous cost improvement project), 也是不断进行成本改善的意思。第二是风险共担 RSP (risk share partner ),即自带干粮给波音打工。在我看来,波音的组织变革进行的既早也快,尝够了甜头也吃尽了苦头。成本控制效果显著,股价涨的很高。但是,这也使它对生产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不够严格,造成了很多的问题。例如他们没能控制住波音787的装配节点,致使787推向市场的时间一推再推,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另外,为了早日推出737max 与空客A320neo竞争,忽略安全流程致使波音737max出现了几次安全事故(中国现在还没有批准737max复飞)。这些情况导致它的市场份额下降,股价波动增加,总体而言变革不太成功。空客也是不断地出售供应链端,节省了很多成本,然后将资金投入到了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他们其中的一条思路是技术换市场或者市场换技术,即卖飞机的地方可以做技术装配,这与汽车行业思路相同。这样的好处是比较稳定,目前空客总体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了波音。但要注意的是,从国家和集团的角度来看,必须建立自己完整的供应商的评价体系与供应链管理标准。
关注进口替代,尤其是不能进口的和需要转批生产的领域。以前我国大多是通用设备做专用件,今后建议是专用设备做专用件。例如国外的径向铣、长桁铣、叶片铣、等离子喷涂、摩擦焊机、蒙皮拉伸机、五坐标测量机等都是专用设备,而且从全球市场看,该类设备需求也不大,但是对于国内的飞机、发动机的批生产,还是要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拥有相关专业设备。人工智能数字化装配领域,国内也需要加大投入。kuka、airtex 和brojie等装配虽然都已被国内企业收购,但效率仍然很低。如果我们的学校或者企业有兴趣与这些企业加强合作,会带来更好的效果。数字仿真与数值仿真,数字孪生的替代实体试验与加工、装配,总之,前景广阔。零部件制造、标准件、耗材等领域也值得考虑。总的来说就是:替代进口,解决关键,填补空白;加强与国资合作;与主机厂合作,与系统厂合作。以上更加有利于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产业。
本文根据嘉宾在【第二届中国航空投资峰会】上的发言整理、删减。(查看更多完整视频请扫描二维码)